原创 宣城画派的领军人物——梅清(三)

原标题:宣城画派的领军人物——梅清(三)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18期

03 交往

梅清极好交往,颇好集会,与当时众多文人保持着密切关系,上至达官显贵,下至普通士人,均有诗歌互答,画作酬赠,这从《天延阁赠言集》、《敬亭唱和集》中,可以窥见。梅清的交往对象中,一是师友、二是学友、三是诗友、四是画友,五是族友。这些友人中许多都是身兼数种关系。

梅清少年时期,与同族中人梅朗中、梅磊一起学习,可以说既是族友,又是学友,同时也是诗友。同时,他考中县学后,又与同为施闰章、吴肃公、倪正、王露、蔡瑶等互为同学,相友善。并且交往都超过三十年以上。梅清早年的生活多为隐居山林的狀态,也因此來往较为密切的多是同里知交。在绘画艺术上,与同县的徐惇(半山和尚)、王露、蔡瑶交往较密切。但是年轻的梅清已开始放眼县域之外,与姑孰派的画家萧云从(1596-1673)、汤燕生有过接触。

顺治十四年,梅清的《秋怀十二子》十一首诗遥想久未谋面的朋友们,其中一首即是怀念芜湖画家萧云从。梅清的诗文先这么提到:“芜江萧子尺木。宛水距芜江不二百里,一别竟十余年。回首昔游,不胜怅望。”这一句“一别竟十余年”,显示梅清与萧云从相识甚早。往回推算至少十年,则可知最晚在1648 年(梅清26 岁)前,梅清与当时五十多岁的萧云从已有过一次会晤,杨臣彬推测兩人的建交是大约在梅清二十岁前后。梅清赞誉萧云从的画艺,他举唐代两位大家与之相比,一位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一位是有诗书画三绝之称的郑虔,可见对前辈萧云从的崇敬。萧云从也有三首诗寄梅清:《题画寄答梅渊公》、《题画寄渊公、《寄赠瞿山先生》,可惜皆无法知道确切年代。而从内容看,这些诗描写画面景色,抒发自身情感,并非特殊事件的追忆。如此推测,梅清应仅是与萧云从有过一面之缘的后生晚辈。从诗题上看,三首诗中的前二首,是萧云从题诗于画上赠予梅清的,〈秋怀十二子〉诗中梅清也有“开图长见旧烟云”之句,因此可知梅清早年即曾接触到萧云从的画作。

《文峰梅氏宗谱》中的梅清传

梅清与汤燕生交往也早。汤燕生,字玄翼,号岩夫,又号黄山樵者,他是宁国府太平县人,但长期寓居太平府芜湖县,他的画作意蕴淡雅,画风介于姑孰、宣城画派之间。他高尚气节,究心易理。工隶书,篆书古淡入妙,不在周伯琦、吾丘衍下,与郑簠同究各体书。善画。卒年七十外。梅清二十岁时与梅磊同赴扬州,途经芜湖,留住三日,就与汤燕生相交。直到梅清六十九岁《梅氏诗略》编辑成书后,还请汤为之作序,可见二人交往一直未中断过,感情之笃。

康熙五年(1666)冬日或1667年初,梅清结识了来宣城寓居的年轻画家石涛。此后,梅石二人开始了二十余年的交往,特别是石涛在宣城寓居的十五年中,与宣城文士交往频繁,特别是与梅清的交往,画艺上的切磋对两人的书画艺术的提炼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对宣城画派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关于梅清石涛的交往,本章有专节加以论述。

1675年,梅清有苏州之游,与吴门画家交往频繁。这一年与梅清与梅庚前往昆山徐乾学(1631-1694)的澹园向徐母拜寿。徐乾学为清初思想家顾炎武(1613-1682)之甥,1670年(康熙九年)进士,学问博综,家富藏书。其弟徐元文为1659 年殿试狀元、徐秉义为1673 年探花。兄弟鼎甲,一门贵盛,被称「昆山三徐」。澹园中宾客盈庭,同出席的还有张玉书(字素存,1642—1711)、计东(字甫草,1624—1675)、盛符升(字珍示)等。梅清作诗祝贺,并为主人画了一件《澹园图》(天津市博物馆藏),将澹园景致尽收眼底。在澹园留住十日后,梅清与梅庚回到苏州。与南京作家余怀(字澹心)话旧,游叶奕苞(字九來)的半茧园,以及顾苓(字云美)的塔影园。又与汪士鈜(字栗亭,歙县人),丁澎(字飞涛)、黄云(1621—1702,字仙裳)、蔡方炳(字九霞),高简(1634—1713 后,字澹游)等友人晤面。高简为苏州画家,其画被评为清旷而有倪瓒法度。梅清有诗赠高简:昔闻山樵老笔健,今日澹游写东绢。砚润时看薄雾飞,窗明忽引惊涛变。我行爱画同顾痴,倾倒相逢兩不疑。携将宛水云归处,回忆吴江枫落时。从文字中可知道两人在这一次会面中,高简立即挥毫写赠梅清。梅清也为高简作《峭壁听松图轴》,现藏于首都博物馆。也在这年(1675)的夏日,歙县画家江注(字允凝)到访宣城。江注是新安画派巨匠弘仁之侄,三年前曾与施闰章结伴游黄山,施闰章作〈黄山游记〉称其为“黄山导师”。江注在宣城逗留二月余,与地方文人多有酬唱。与寓居广教寺的石涛更是一见倾心。江注滞留宣城期间,梅清也邀其观赏家藏书画,江注则出示自己所画黄山册页予梅清品题。梅清题于莲花峰一开诗云:“纸上青莲泛海楂,江郎豪素烂于霞。怪来香气浮空出,三十六峰齐放花。”或许是相继受到石涛、江注黄山图册以及施闰章《黄山游记》的刺激,梅清终于在不久之后,于1678年夏第一次登上了黄山。其后又于1690年第二次登上黄山。

1679-1680年之间,有纪录显示梅清曾往南京寻画家龚贤(1619—1689)的住所 ;1679 或1680 年的冬,梅清在南京与刚迁回此居住的歙县老画家程邃(1607—1693)、常熟画家清初四王中王时敏第三子王撰(1623—1709)、王翚(1632—1717)以及南京画家柳堉(愚谷)等人相聚于方若珽(绣山)的山亭之中,梅清为此作〈留墨亭歌〉 梅清提到,主人方若珽是爱画之人,其珍藏多奇迹佳作,不论古今画家皆有收藏。例如他们一起观看了谢世不过数年的髡残(1612—1673)画作,梅清大赞髡残拔萃不群,评其笔墨如“吹毫落纸”。从梅清的描述,可以知道他能准确地掌握住髡残笔法中的一种纷繁之趣。众人在此次聚会中一起饮酒高歌,赋诗赏书画,或者偶尔亲自挥毫作画,十分欢畅。或许因为彼此皆是画家,故兴致特别的能相互勃发。

龚半千的《山水课徒画稿册》之一

1681年或1682年的秋天,梅清有一短暂时间寓居南京,有诗记录他又一次与程邃、王翚、柳堉小饮 。这次相聚也少不了一番出示新作、相互品题。梅清忙碌地为柳堉题画,一边叹无机会与王翚合写长江万里图,一边又为王翚雪图题诗。当时图上已有另外兩位画家笪重光(1623—1692)、恽寿平(1633—1690)的题字,梅清依韵追和并题。另外还有一件王翚画赠给王撰的《仿北苑万山烟霭》手卷,梅清也于其上题字 。虽然目前没有资料显示恽寿平与梅清有过直接交往,不过,后來恽寿平将王翚雪图与《仿北苑万山烟霭》的梅清二首题诗,都收录在自己的《瓯香馆集》中,显见同时代的兩人对彼此的名声互有耳闻。南京是作为梅清与其它艺文界人士接头的重要根据地。

康熙二十二年(1683)秋,梅清应邀赴南京参与纂修《江南通志》,来自江南省内的五十三位名流同聚于南京贡院,梅清当然不忘交友、赋诗和作画。中秋前后,众人泛舟秦淮河上,宴饮赋诗,篇什互酬。他们又在蔡龙文的懒园举行秋宴,还在曹溶的寓所参观书画,梅清将自己收藏的宋代大画家李公麟的画卷和大观帖,拿出请曹溶题跋。此外,他还为主持这次修志的两江总督于成龙作《松石图》。

梅清墓

相比于南京而言,梅清与北京文人圈的关系,相对生疏一些,虽然前后十一次赴北京,但前后较匆忙,留下的诗作画作均不多。这可能与他的心境有关,屡试不第,给他的打击是明显的,在四十二岁第五次赴京应试时,梅清曾去拜会乡试时的同年,桐城人姚文燮,姚文燮当时早已进士及第,任内阁中书了,他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朱彝尊有诗称云:画手前身李伯时,将他与北宋画家李公麟相媲美。文燮感叹梅清“每讶同年客,君还滞孝廉”,对于这位老友,也只能是感叹而已。梅清在北京的交往主要是仰赖老友施闰章、诗坛领袖王士祯的间接牵引,或族人们梅鋗、梅庚等与北京友人的联系。有记载的创作除了多次为王士祯画松外,还曾为田雯(字纶霞)作《长安移居图》,与程鹄(字昭黄)、曹岳合作山水图册页等。

从梅清的交往看,宣城画派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与江南诸画派的交流切磋中共同发展的。宣城画派与新安画派、金陵画派、姑孰画派、虞山画派、吴门画派共同描绘了明末清初江南书画发展的盛况。

(作者系宣城市文物局综合科科长、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制作:童达清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