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白衣,心有锦缎”的“男”丁格尔

原标题:“身着白衣,心有锦缎”的“男”丁格尔

“你这一辈子有没有为别人拼过命?!我们有过!四十天前离开南京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去,今天离开这里(黄石)我知道我一定会再回来!”

说这句话的是一名麻醉科的护士,也是抗“疫”最美逆行者——江苏省肿瘤医院护士吴雷

1

有难不畏,慷慨以赴显担当

疫情伊始,吴雷便报名要去武汉支援,但是一直没有接到驰援任务。直到2月10日下午5点左右,医院接到派出医疗队支援湖北黄石的紧急通知,大家踊跃报名,不到一小时便完成了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集结工作。

吴雷说,报名时他并没有通知家里人,想等事情定下来再告诉大家。

“我妻子怀孕 4 个月,正在老家休养,之前身体一直不大好,所以到现在才要孩子,想着等定下来再告诉她,免得她过早为我担心。”临行前,吴雷与妻子通了电话,“你放心出征吧,我和孩子等你回来!”电话那头,妻子简单的一句话,让吴雷瞬间湿了眼眶。

心情忐忑无比,但脚步依旧坚定,2月11日晚,吴雷和8名同事坐上了出征的飞机。

“护住自身,才能有效救助别人,千万不能因为疏忽再给疫情救治添麻烦”,到达后,他们首先接受严格的感控培训。一遍遍地练习,穿脱隔离衣、护目镜、手套鞋套……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要求是每个人都必须“零失误”。

通过一对一严格的考核,队员们进入隔离区,在最危险的“红区”开始工作。

最初,吴雷被分配到后勤保障组,成为300多名江苏医疗队员的“内当家”,以24小时待命的状态,为医疗队分拣、准备防护用品,每天工作超12个小时。

随着临床救治工作的负荷加大,同事们也日渐疲惫,吴雷积极请求前去增援,来到了临床一线工作,承担隔离区患者治疗和生活护理,以及隔离区的清洁工作。患者打针、吃药、测血压,洗头洗澡、吃饭上厕所都离不开他们护士的照顾。一次次地帮助、鼓励患者,一位位患者最终康复离去,说到这些无法抹去的记忆,吴雷眼神灼灼、神采飞扬,欣慰溢于言表。

一直听说,医疗队员为了避免频繁穿脱防护服,垫尿不湿工作。

吴雷听后,还笑自己最初的“天真”:“开始我们也是看到新闻这么说的,工作第一天,我们也傻傻地垫了尿不湿,结果发现基本用不上。一是没时间思考这些事,二是因为体能消耗极大,尿液早就通过汗水排出体外了。”

吴雷又补充,“临床护理时,我们每天约有5组人轮流倒班,每天工作4~6小时,需要提前2小时到岗,穿好防护服并做好交班工作。只有完全结束工作,回到酒店里彻底冲洗干净才能吃饭喝水。开始的时候,并不适应这个工作强度,常常累到回宾馆冲洗消毒时,连站的力气都没有,只能坐在椅子上,任由洗澡水对着自己狂冲半小时,直到后来才逐渐适应了这样的劳动强度。为了保证体能,我每天胡吃海塞,就这样还是瘦了8斤。我瘦得还算少,我有同事瘦了二三十斤。”

听着吴雷状似轻松地说出这些,我的内心波澜起伏,同为80后,有难不畏,苦中作乐,这是一个男人的担当,更是医务工作者无私的大爱。

吴雷反而羞涩一笑:“在工作中我看到很多人靠信念而活,精神有寄托,做人做事才更有希望。国有难,慷慨以赴方显担当,这些都是我一个做护士该有的担当啦。”

2

保有真心,收获一份感动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疫情面前,儿子吴雷驰援湖北,而父亲则在家坚守基层。

在六合程桥街道长青社区经常看到一个佝偻忙碌的身影,他是长青社区党总支书记,也是吴雷的父亲。得知吴雷要去湖北驰援,吴爸爸只嘱咐了他一句话:“保护好自己,尽全力救治别人。”

疫情期间,吴爸爸一直带病坚守在防疫一线,下组入户排查湖北回程人员,摸清数据,按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妥善安置,隔离观察。

吴爸爸一方面严控疫情,一方面又心系隔离人员,为其提供周到的隔离后勤保障,他的这一举动让隔离人员很是感动,纷纷表示:“一定在家安心隔离,不给社会添乱。”吴雷笑说,父亲就是这样一个“爱操心”的人,疫情期间,父亲忙得连年三十的年夜饭都没和家人一起吃。

传统观念中,护士总是被看作服务性职业,但这其实是个误区。

吴雷对此不无感慨:“护士这一职业确实要为患者服务,但不能将护士定位为服务行业,服务只是工作的一部分,通过专业的、优质的护理帮助患者减轻身心痛苦,这也是护理工作的价值所在。” 掌握好基本的职业技能,带着一腔热情去学习、做事,多半就能将事情完成得尽善尽美。

护士工作繁忙而琐碎,而责任更是重大,容不得半点闪失,因此需要足够的细心。“我爸常说,你的职业生涯中每一位普通患者,都是一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环,一定要尽心尽力帮助他们。”

都说“医者仁心”,常怀仁心,所以无法不体会患者疾苦,也不能不以十二分的责任感去面对每一位病患。

从事护理工作至今,对职业、对患者的责任一直是吴雷心中的那根“弦”。护士的工作格外辛苦和繁琐,频繁的夜班更是让人疲惫,但每一次对药发药、每一次护理帮扶、每一次的关心与鼓励,吴雷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

从小,看着父亲对工作充满热情;实习后,看着学校、医院的老师热情照拂每一位患者,收获了患者真诚的感谢和由衷的赞美,吴雷也很受启发。

吴雷回忆,实习时,常看到一位大叔每天带着折叠凳在医院楼下的空地上散步,走累了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吴雷开始很费解:走两步就累了吗?

吴雷的老师告诉他,大叔患晚期胃癌,癌痛会不时出现,让他不得不蹲坐一会儿稍作缓解。吴雷很同情大叔,工作之余经常找大叔聊天,给大叔解闷。

有一次,吴雷夸赞大叔的凳子不错,大叔随即回答:“喜欢的话,下次也送你一个。”没过多久,吴雷工作变动调去了别的科室,而大叔不久也去世了。

令吴雷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大叔的女儿辗转找到了他,说大叔临终前嘱咐她一定要把这个凳子送给他。

在吴雷看来,这早就不是一个凳子,而是一份承诺,一颗真心。

疾病或许会摧毁人的身体,甚至夺走人的生命,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是无法改变的。心中有爱,才能保有真心,留有热情,护士这份职业,在给患者减轻痛苦的同时,也能带给患者一点温暖的慰藉,收获一份感动。

3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社会地位和认可度亟须提高;护士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护士辛苦,很多人不愿意做,导致人手不足;护士职业对技能和素养的要求日益增高……

这些都是护士职业所面临的问题,护士的发展之路也任重而道远。眺望未来,吴雷仍保有赤子的乐观,“这次疫情,我们护士的形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未来国家政策的扶持,人们的理解,也会使护士这一职业获得大家的尊重”。而实现这些,必然离不开护士们自身的努力与发展,“深度”与“广度”是吴雷反复提到的两个“焦点”。

且寻深度,专业化与专科护士

在医疗界流传着这样一个词:“医尊护卑”,是说护士的地位不如医生,其实护士和医生在医院里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为患者的康复在不同的领域配合、共同努力。

吴雷中肯地分析,传统观念中,护士得不到认可的原因是人们认为护士就是打针照顾人的职业,“可能看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吧。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现代护士的工作可不是这样。”

随着医学分科的精细化与专业化,虽然各科护士本身存在许多共通的工作内容,但是其职业内容也在向着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各个学科技术的发展也给各科护士提出了更严苛、更专业、更专科的要求。

“比如急诊与 ICU 护士往往在急诊医学与救护方面更加专业,是专业的‘重症患者护理者’。而麻醉护士专精于麻醉的辅助工作与围手术期护理,等等。”

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许多医院开设了护理门诊,和找医生看病一样需要挂号,再经护士耐心的诊断进行专业化护理。

吴雷分析,护理门诊的开启,使护士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这其实是很多年的积累成果。“有些护理服务,可是护士们的‘看家本领’”,如伤口造口护理、淋巴水肿护理等,这些护理可以减缓患者的疼痛度,加速伤口的愈合,比药物的疗效更明显。除此之外,专科内也日益强调精细护理、精准护理。

“这对于我们护士来说并不轻松,至少终身学习、每日学习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要求了。”吴雷坦言,要求越来越高,只能不断学习、练习,手头的技艺和观念只有不断进步,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护理患者,“自身的专业性也是提高护士群体认可度,缓解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

再寻广度,走出科室和医院

以往的护理工作只局限于医院,而现代健康观念提倡社会化的家庭护理。很多患者,尤其是大病、重大手术、活动受限、慢性疾病缠身的患者,往往离院后对居家护理极为依赖。好的、专业的护理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哪怕是定期对家属的护理指导、实时的护理咨询都能改变许多事情。”将护理工作从医院推向社区、推进到每一个急需接受科学护理的患者身边,这是患者的诉求,是社会医疗护理水平的体现,也是护理工作本身向着广度发展的需要。

2019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重点对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专项护理、健康教育、安宁疗护等方面的护理服务。

吴雷介绍,“我们医院现在就开展了‘云医疗’服务,可以在线问诊,咨询用药、术后护理等内容,为患者量身定做治疗和护理方案,使患者少跑腿、治疗更及时、护理更到位。护士的职业范围正在逐渐拓展,让患者离开医院也能享受专业化护理,也许‘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以真正实现。”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