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揭开“高杠杆”伤疤 地产行业正经历“去腐”阵痛
央广网北京9月29日消息(记者 安垚)9月26日,“光耀集团管理人”官方微信发布公告称,广东省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7年12月11日,依法裁定受理光耀集团破产案。2021年9月8日,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裁定书》,裁定终止光耀集团重整程序并宣告光耀集团破产。
消息一出,“地产圈”一时哗然。作为惠州起家的房企,光耀集团曾以“黑马”之姿跻身“百强房企”,发展节奏迅猛。2008年销售额还是7亿的光耀集团,到2011年销售额已经涨到60亿,布局范围从珠三角向长三角、环渤海区域拓展,甚至在香港、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区也拥有资产。
快速扩张的背后就意味着“高杠杆”,为了获取更多资金,光耀集团曾多次尝试借壳上市,虽然投入数十亿资金,但均以失败告终。通过上市走向资本市场的路被封堵后,从2011年开始光耀集团大量涉足“民间借贷”,总规模在15亿元左右,占光耀集团整个融资规模的1/3,而利息就高达十几亿元。后因借贷纠纷,光耀集团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从银行等正规渠道贷款变得难上加难,资金链问题曝光。
但当时房地产在各个行业中,仍属于毛利较好的行业。到2014年,光耀集团董事长郭耀名还相信“只要能找到3亿至5亿元的资金,光耀集团就能缓过来”。
只是光耀集团的“白衣骑士”并没有出现,而是在2017年12月11日申请破产重整,并于2018年2月26日指定深圳市金大安清算事务有限公司及广东卓凡律师事务所联合担任光耀集团管理人。
从申请破产到重组无望,时隔4年,2021年9月8日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裁定书》给光耀集团的破产做了盖棺定论。
在房地产行业,破产早已不是个案,行业洗牌一直在进行,只是带着“黑马”“百强房企”等诸多光环让光耀集团的破产显得尤为刺眼。
“高杠杆”之殇
其实,早在2014年,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就提出房地产行业进入了白银时代。“人人弯腰就可以捡到黄金”的时代结束以后,房地产行业洗牌成为自然的结果。
2015年一度有700多家房企申请破产。随后的几年,平均每年都有两三百家房企申请破产。截至9月28日,今年人民法院公告网已经发布了300多张破产相关文书。
上百家房企申请破产,乍一听仿佛是个庞大的数据,但放到整个行业看占比就相当有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就已达到97938家。
而且从破产文书的申请主体看,大部分为地方性中小房企。其实不仅是地产圈,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破产倒闭或者破产重组、破产重整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经济现象。
只是今年以来,大企业“暴雷”的频次明显增加,让市场有些应接不暇。继泛海国际、福晟集团、蓝光发展、泰禾集团、华夏幸福、中国恒大等“暴雷”之后,河南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建业集团也被曝出向河南省政府发出了一份名为《关于企业出现重大风险和危机并请求帮扶救援的报告》的“求救信”。
然而翻开这些企业的财报,便会发现,他们的危机大都与“高杠杆”有着密切联系。以建业集团为例,在其发布的求救信中,建业集团梳理出了企业求救的原因及面临的风险和危机,称受汛情和疫情双重影响,累计给企业造成各类经济损失50亿元,如果企业出现停工停转等将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人员失业,请求帮助建业渡过难关。
央广网北京9月29日消息(记者 安垚)9月26日,“光耀集团管理人”官方微信发布公告称,广东省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7年12月11日,依法裁定受理光耀集团破产案。2021年9月8日,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裁定书》,裁定终止光耀集团重整程序并宣告光耀集团破产。
消息一出,“地产圈”一时哗然。作为惠州起家的房企,光耀集团曾以“黑马”之姿跻身“百强房企”,发展节奏迅猛。2008年销售额还是7亿的光耀集团,到2011年销售额已经涨到60亿,布局范围从珠三角向长三角、环渤海区域拓展,甚至在香港、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区也拥有资产。
快速扩张的背后就意味着“高杠杆”,为了获取更多资金,光耀集团曾多次尝试借壳上市,虽然投入数十亿资金,但均以失败告终。通过上市走向资本市场的路被封堵后,从2011年开始光耀集团大量涉足“民间借贷”,总规模在15亿元左右,占光耀集团整个融资规模的1/3,而利息就高达十几亿元。后因借贷纠纷,光耀集团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从银行等正规渠道贷款变得难上加难,资金链问题曝光。
但当时房地产在各个行业中,仍属于毛利较好的行业。到2014年,光耀集团董事长郭耀名还相信“只要能找到3亿至5亿元的资金,光耀集团就能缓过来”。
只是光耀集团的“白衣骑士”并没有出现,而是在2017年12月11日申请破产重整,并于2018年2月26日指定深圳市金大安清算事务有限公司及广东卓凡律师事务所联合担任光耀集团管理人。
从申请破产到重组无望,时隔4年,2021年9月8日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裁定书》给光耀集团的破产做了盖棺定论。
在房地产行业,破产早已不是个案,行业洗牌一直在进行,只是带着“黑马”“百强房企”等诸多光环让光耀集团的破产显得尤为刺眼。
“高杠杆”之殇
其实,早在2014年,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就提出房地产行业进入了白银时代。“人人弯腰就可以捡到黄金”的时代结束以后,房地产行业洗牌成为自然的结果。
2015年一度有700多家房企申请破产。随后的几年,平均每年都有两三百家房企申请破产。截至9月28日,今年人民法院公告网已经发布了300多张破产相关文书。
上百家房企申请破产,乍一听仿佛是个庞大的数据,但放到整个行业看占比就相当有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就已达到97938家。
而且从破产文书的申请主体看,大部分为地方性中小房企。其实不仅是地产圈,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破产倒闭或者破产重组、破产重整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经济现象。
只是今年以来,大企业“暴雷”的频次明显增加,让市场有些应接不暇。继泛海国际、福晟集团、蓝光发展、泰禾集团、华夏幸福、中国恒大等“暴雷”之后,河南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建业集团也被曝出向河南省政府发出了一份名为《关于企业出现重大风险和危机并请求帮扶救援的报告》的“求救信”。
然而翻开这些企业的财报,便会发现,他们的危机大都与“高杠杆”有着密切联系。以建业集团为例,在其发布的求救信中,建业集团梳理出了企业求救的原因及面临的风险和危机,称受汛情和疫情双重影响,累计给企业造成各类经济损失50亿元,如果企业出现停工停转等将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人员失业,请求帮助建业渡过难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