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转身:对历史的回望 | 798艺术·展评

原标题:忍不住转身:对历史的回望 | 798艺术·展评

忍不住转身

中间美术馆 / 北京

2020年6月6日—10月18日

历史的面庞是模糊的,不要说未曾亲历的岁月,即使是面对正在发生的现实,我们的所知也往往是片面的、局限的、残缺的。即便如此,对往昔的缅怀、对真相的渴求,以及变化的观念,依旧促使我们对历史作出不断的回望。“忍不住转身”聚焦于重访历史这一动作本身,呈现了创作者们以不同视角、方法对历史事件及遗留物展开的重新观看与表述。以青年为作品创作者构成主体的展览似乎也在有意突显某种有别于前代人的历史视角与思考。

“忍不住转身”中间美术馆展览现场

马海蛟《马国权》纪录片(黑白、有声)54’54’’ 2016

展览的第一部分“外面的世界很危险”涉及了一种对外部世界的探访,而这里所谓的“外部”并非是全然割裂于主体经验之外的陌生之境。例如,在刘毛宁、郭锦泓的作品中,外部指向了对童年、故乡的追忆,个体化的表述方式将国家政策或集体想象带入到一种既具体又疏离的感受当中。

马海蛟以其亲戚的个人史作为切入点的作品真实记录了一种虽充满艰辛却依然寻求期冀的日常。纪录片末尾主人公时隔二十年后走出故乡的举动在展览的语境中似乎被赋予了另一层含义。即,对历史与现实的观看,无疑同样需要这种从自我禁锢中、从已知的熟悉感中的适时抽身。

“忍不住转身”中间美术馆展览现场

曹明浩《东郊以东》单频录像(彩色、无声)7’47’’ 2013

对历史废墟的重访构成了第二部分“巨大沉默物体”的主要内容。被遗弃或被改变功用的旧有之物不仅意味着自身原有价值的失落,亦体现了其所依附的理念或意识形态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转向。李豪、曹明浩、郑源的参展作品极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现象,他们不约而同地聚焦于上世纪体制内的工业建筑在社会变革中的消逝或功能转型,揭示了存在于阶段中的历史的非永恒性。

而在王博、潘律的作品中,香港——这一包含了复杂历史、政治、文化传统的地区被创作者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加以审视,通过若干具体的切入点展示了香港在时代的变迁中、在难以平衡的各类矛盾中所作出的不断自我挣扎与调适。对历史遗留之物的回顾既是对过往的缅怀,亦为正在发生的当下提供了一种认知的依据。

“忍不住转身”中间美术馆展览现场

沈莘《雪国》单频录像(黑白、有声)18’24’’ 2013

客观理性的历史表述或许本不存在,任何对历史的理解都或多或少地掺杂着个体的立场与情感,但这何尝不可以是一种回望历史的方式?展览的第三部分“一次飞行”着重于呈现渗透于历史观看中的个体情绪与视角。无论是沈莘、杭天作品中对战争问题的表达,抑或窦唯音乐中对谍战题材老电影声音元素的重构……皆蕴含着某种来自个体的温度及态度。对历史反馈的情绪起伏与变化,折射的是境遇与观念的持续更迭。

“忍不住转身”中间美术馆展览现场

冯骏原、曾嘉慧《炎热几种》

单频录像(彩色、有声)41’27’’ 2018年

显然,无论是历史本身抑或对历史的观看都不是静态的,而是始终处在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历史的真实面貌也并不像我们在通识教材中看到的那样清晰可辨。借用自然科学中的“混沌理论”,展览第四部分“混沌运动”中的作品大多为其所涉及的某一事件、原作或现实注入了更为丰富的信息,这在冯骏原、曾嘉慧基于历史研究和实地调查的散文电影中表现为对历史遗留物、采访口述,及正在发生的现实的一种错位的整合。而这种混沌的表述方式或许恰好有助于矫正我们看待历史时易于产生的一贯错觉。

文:王薇

图:中间美术馆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