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陈全荣:肩挑非遗传承,心系责任担当
梅府军
第1020期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诗出唐人杜牧《题茶山》,诗中尽显了渊源博大的东方茶学文化、佛道文化及仕途人生、宦海沉浮,同时内含养生旨趣,脱俗超凡。这首诗奠定了杜牧在历代咏茶诗中的历史地位。
陈全荣,安徽省郎溪县姚村镇妙泉村人,一千多年后深度结缘于杜牧这首诗,而其对这首诗的深刻领会,沉睡地下的杜牧如果有知,也定会大感欣慰的!
陈先生1950年出生,中共党员,1969年入伍,1971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退伍回乡担任村干部,参与历史名茶瑞草魁的恢复研制,系省级非遗郎溪县白阳岗瑞草魁茶厂瑞草魁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人。1988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为其颁发了个人省级重大科研成果证书,1989年荣获郎溪县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被评为扶贫开发先进个人,1992年郎溪县政府颁发其茶叶专业农民技师证书,1996年获颁安徽省农业厅农牧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5年宣城市委市政府授予“农村致富带头人”称号。
因其成果突出,在2014年即评为宣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瑞草魁)制作技艺传承人,后瑞草魁茶叶在2016年获批省政府第五批项目传承、其个人2019年获得第六批非遗传承人资格。2019年12月荣获第二届“宣城工匠”荣誉。
陈先生足下的土地郎溪县姚村镇,与宣州、宁国山区接壤,属古徽商古道沿线,青山叠翠,绿水环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非凡好茶;40多年来,陈先生穷其一生坚守着制作技艺的峰顶,且不断革新种植技术,传承辉煌的茶文化。
呕心沥血,研制恢复历史名茶
1969年12月,参军前的陈全荣就是一名村干部了,初中文化的他时为村革委会副主任,为拓展见识,有理想抱负的他毅然选择了去部队锻炼。他去的地方是浙江舟山,时属22军64师,因表现突出,不久即获“学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学雷锋标兵”等荣誉,被提为副班长并光荣入党,曾在部队荣获“一万米武装泅渡”优胜奖,为此获得过全师嘉奖令。
近7年的部队生活锻炼了陈全荣坚毅的品格,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和更卓越的见识。回乡后他继续担任永丰大队支委、民兵营长、治保主任、团书记、大队长、副书记、村长,1984年任村支书记。
梅府军
第1020期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诗出唐人杜牧《题茶山》,诗中尽显了渊源博大的东方茶学文化、佛道文化及仕途人生、宦海沉浮,同时内含养生旨趣,脱俗超凡。这首诗奠定了杜牧在历代咏茶诗中的历史地位。
陈全荣,安徽省郎溪县姚村镇妙泉村人,一千多年后深度结缘于杜牧这首诗,而其对这首诗的深刻领会,沉睡地下的杜牧如果有知,也定会大感欣慰的!
陈先生1950年出生,中共党员,1969年入伍,1971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退伍回乡担任村干部,参与历史名茶瑞草魁的恢复研制,系省级非遗郎溪县白阳岗瑞草魁茶厂瑞草魁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人。1988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为其颁发了个人省级重大科研成果证书,1989年荣获郎溪县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被评为扶贫开发先进个人,1992年郎溪县政府颁发其茶叶专业农民技师证书,1996年获颁安徽省农业厅农牧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5年宣城市委市政府授予“农村致富带头人”称号。
因其成果突出,在2014年即评为宣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瑞草魁)制作技艺传承人,后瑞草魁茶叶在2016年获批省政府第五批项目传承、其个人2019年获得第六批非遗传承人资格。2019年12月荣获第二届“宣城工匠”荣誉。
陈先生足下的土地郎溪县姚村镇,与宣州、宁国山区接壤,属古徽商古道沿线,青山叠翠,绿水环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非凡好茶;40多年来,陈先生穷其一生坚守着制作技艺的峰顶,且不断革新种植技术,传承辉煌的茶文化。
呕心沥血,研制恢复历史名茶
1969年12月,参军前的陈全荣就是一名村干部了,初中文化的他时为村革委会副主任,为拓展见识,有理想抱负的他毅然选择了去部队锻炼。他去的地方是浙江舟山,时属22军64师,因表现突出,不久即获“学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学雷锋标兵”等荣誉,被提为副班长并光荣入党,曾在部队荣获“一万米武装泅渡”优胜奖,为此获得过全师嘉奖令。
近7年的部队生活锻炼了陈全荣坚毅的品格,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和更卓越的见识。回乡后他继续担任永丰大队支委、民兵营长、治保主任、团书记、大队长、副书记、村长,1984年任村支书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