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始皇英明了一辈子,临死前却做了一件蠢事,让他在九泉不得安宁

原标题:秦始皇英明了一辈子,临死前却做了一件蠢事,让他在九泉不得安宁

晚年的秦始皇,将一切希望寄托在方士徐福的身上,接连两次对其寄予厚望,命他前往海外仙山寻觅仙踪。

然而,徐福一去而不复返,带着秦始皇赏赐的金山银海及童男童女远渡东瀛,过上了逍遥自在的日子。秦始皇等了好多年,终于从希望变得失望,从失望变得绝望。直到秦始皇在病榻上出气多进气少,他才意识到自己当年轻信徐福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

至此,一向不信命的嬴政终于知天命,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在沙丘宫中,嬴政传唤了李斯和赵高,让赵高执笔写下遗嘱,吩咐赵高将信交于公子扶苏,并“以兵属蒙恬,与丧合咸阳而葬”。玉玺刚刚加盖在墨迹未干的信上,还没有发出去,嬴政便魂归天际了。

有时造化就是这样作弄人,倘若秦始皇的死可以延缓一段时间,即便是几个时辰,都能让扶苏继位成为定局。只要嬴政活着,那么,就没有人敢截留这封信,更没人敢违抗天威篡改遗诏的内容。这封信便会顺理成章地交托在扶苏手中,随后扶苏便会与蒙恬一道返回咸阳,成为另一个秦二世。然而,嬴政没能活到这封信发出去的那一刻。

在秦始皇的遗诏中,吩咐扶苏即刻返回咸阳,却并未安排另一个儿子胡亥,他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想要让扶苏成为大秦王朝的接班人。之所以嬴政没有直接地说出来,因为晚年的秦始皇忌讳言死,所以他便通过这种方式赋予扶苏兵权。要知道,在当时的形势下,秦始皇并未声名由谁来继承大统,而掌握了兵权的扶苏无疑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一个。

从这里,就能看出秦始皇的聪明之处。

首先,扶苏的身份是合理合法的。按照“无嫡立长”的继承制来看,嫡长子扶苏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在当时没有太子的情况下,扶苏以皇长子的身份接管皇权是理所应当的。虽然秦始皇没有说明该由谁来继位,但正因如此扶苏上台才能让所有皇子对其心服口服。嬴政此举若能成功,将会让皇权平稳地过渡到下一代。

其次,扶苏的能力在众位皇子中是相对突出的。根据史料来看,扶苏是一名文武双全的全才,就连拥护胡亥的赵高对这一点亦心知肚明。秦始皇最青睐的继承人,一定是个能力突出的人才,绝不可能是一个庸人。相比之下,胡亥及其他皇子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再者,扶苏是具备帝王气魄的。虽然,史料中关于扶苏的记载比较少,但一些简短的描述已经能够让我们大体了解到扶苏的秉性和气度。绝大多数皇子都碍于秦始皇的淫威而不敢直言,唯独扶苏屡次站出来向父亲谏言,展现自己相对独立的治国观念。

虽说,扶苏屡次冒犯的行为让秦始皇十分不悦,甚至要将其逐出中央。不过等到秦始皇冷静下来后一定会意识到,只有扶苏这样的性子,才继承了自己的基因。倘若扶苏与其他皇子一样,只知道在父亲面前阿谀奉承拍马屁,那么,秦始皇一定不会将江山社稷交到他的手里。

最后,虽说嬴政将扶苏逐出京城,但这并不是放逐,而是一场历练。倘若,秦始皇不待见扶苏,何不将他软禁在宫里,或流放到不毛之地呢?秦始皇派遣扶苏前往边疆,与手握三十万重兵的蒙恬做伴,这足以看出嬴政十分青睐扶苏,打算让他在边疆经历一番历练。

自古以来,皇子与大将之间过于亲密的关系都会招致统治者的忌惮,但秦始皇却丝毫不担心扶苏与蒙恬往来密切。

这说明什么?

说明嬴政打算将江山社稷交托给扶苏,让他先与蒙恬这位军界首屈一指的人物打好关系。这样一来,在嬴政过世以后,扶苏便能凭借兵权轻而易举地上位,并维护王朝的稳定。

为了大秦王朝的未来,千古一帝秦始皇在临终前做出了看似轻描淡写的安排。殊不知,嬴政的安排实际上是他仔细考量了多年的结果。可以说,换做任何一位统治者,站在嬴政所处的历史节点上,都无法做出更优的选择。

遗憾的是造化弄人,人算不如天算,九泉之下的秦始皇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有算到自己死后威慑力全无,连赵高这样的小人物都敢骑在他的灵柩上拉屎,以至于,最有权威的遗诏就这样被随随便便地篡改了。因此,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秦二世暴政时,陈胜说道:

“天下受暴秦的统治已经很久。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由他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就因为扶苏屡次规劝秦始皇的缘故,秦始皇就派他领兵驻守外地。现在传闻扶苏并没有罪,秦二世却把他杀害。

百姓都听说扶苏贤明,却不知道他已死。项燕原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下战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拥戴他。楚亡后有的人认为他已死,有的人认为他逃亡躲藏起来。现在要是我们冒称公子扶苏和项燕,向天下人们发出起义的号召,应该有很多人响应。”

参考资料:

【《史记》、《资治通鉴》】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