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尿蛋白高不忌口多可怕?2项饮食“秘诀”,看完才知道多重要
肾病往往会伴随一些症状的发生,早期典型就是水肿、尿蛋白,后期常见的有血压高、肌酐高、尿酸高,针对这些症状及时缓解,也是延缓肾功能的重要一环。
尤其是尿蛋白更是病情“标志性”指标,既能反应出肾功能当下的情况,同时也会影响肾功能的进程。因此必时刻重视这项指标的稳定。
引起尿蛋白升高的原因,主要体现出肾脏滤过功能出现了损伤。因此及时改善肾小球滤过的功能,纠正影响因素,是病情好转及预防肾衰竭的关键。
降蛋白的关键是抑制炎症反应,扼制肾小球纤维化的速度。单纯用药及时治疗,往往指标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但肾功能的恢复却需要一段时间。
因此治疗时,除了药物缓解症状,为减轻肾脏负担,巩固治疗效果,饮食上也要改善。
尿蛋白高往往都需要注意哪些饮食原则?对肾功能的恢复更有好处?接下来就详细说说!
尿蛋高饮食记住“1少1多”
适当减少高蛋白食物
大量蛋白尿患者,往往处于肾小球损伤严重期,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吃太多高蛋白饮食,漏出的也多,无疑会加重尿蛋白的情况。所以并不是尿蛋白越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就越多。
而是应该的适当减少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选择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比如肉、蛋、奶、豆类及这四类食物作为主要原料的制品,都可以选择。但摄入量要控制好。原则上尿蛋白越多,摄入量越少,如果有低蛋白血症,可以考虑适当加量。具体摄入量如下:
24h尿蛋白定量在1g以下,蛋白质摄入量在1-1.2g/kg,基本与正常人一样;
24h尿蛋白定量在1-3.5g以下,蛋白质摄入量降到0.8-1g/kg;
24h尿蛋白定量大于3.5g,蛋白质摄入量降到0.6-08g/kg。
一般尿蛋白稳定后,饮食上也可以恢复正常,保证营养也很关键,以稳定免疫力的情况。
充足热量饮食
尿蛋白高的患者调整蛋白质摄入量后,有些患者会感到吃不饱。避免营养缺乏,热量上马一定摄入足够了。热量及碳水的来源主要是主食比如米饭、馒头、面条等。有些病友担心热量、蛋白超标问题,引起体重、血脂高等问题,可以用低蛋白大米或麦淀粉、藕粉含蛋白质相对的少的主食原料代替。
如果没有这些原料,也可以用常用的主食,粗细搭配最好,除了小麦,还可以增加玉米、小米、燕麦、黑米、红豆、黑豆等谷类搭配吃,对病情更有益处,同时粗纤维饱腹感更强,也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
坚持这些好的饮食习惯,既有注意改善尿蛋白,同时也是身体健康的要求,你都做到了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