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俗语“一月不上两次坟,一人不上两年坟”啥意思?有没有道理呢?

原标题:俗语“一月不上两次坟,一人不上两年坟”啥意思?有没有道理呢?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从呱呱坠地,到青春勃发,从行将老去,再至归于沉寂,这是人生旅程的自然规律。

自古以来,不论是地位显赫的王侯将相,还是命运卑微的贩夫走卒,任谁也逃不脱这个亘古不变的定数。

因此,芸芸众生必然要面对亲人的生离死别,承受这阴阳两隔的无限悲痛。

于是,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的丧葬习俗自此洐生,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月不上两次坟,一人不上两年坟”这句俗语,即是民间关于上坟祭祀的一些规矩,其中蕴含着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暗示。

俗话说,逝者已去,入土为安。亲人安葬后,上坟祭祀的相关活动也随之而来。

古时候,孝道至隆,热孝在身的后人,需要在坟边搭一简易草庐,清心寡欲,守孝三年,以表悲恸哀悼之情。

当然,现在早已摒弃了这种过于冗长的丧葬习俗。不过,上坟祭祀仪式仍延续至今,成为民间广为认同的一种公序良俗。

那么,为什么“一月不上两次坟”呢?大家知道,死者安葬后便开始“做七”了。

何为“做七”?即从死者去世那天开始计算,每逢七天一祭,其中头七、三七和七七,也被称作为“大七”,直到四十九天才算结束。

然后,便是百期、周年和三周年的祭日。以及清明节,农历的七月十五、十月一、春节等公认的祭日,后人都需要亲自祭祀扫墓的。

由此可见,这里所说的“一月不上两次坟”,是不适合新坟的。一个月内就有四个七天,怎么算也是无法避开这个禁忌的。

所以,我认为应该是指过了“七七”的祭祀活动。

人去安息,生者应节哀顺便,不易过于频繁地去打扰逝者。毕竟已经阴阳相隔,唯有好好的生活,才是对故去亲人最好的缅怀和悼念。

生活中,有的后世子孙在遇到难事时,就会跑到先人的坟墓前哭灵,诉说自己的悲苦与无奈,期望能得到佑护和福报。

其实,这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也是对先人的不敬之举。若是逝者地下有知,岂不难得安息,唯有徒增烦恼,何益之有?

再者,上坟扫墓祭祖是家庭成员共同的头等大事,应该一起商议祭祀事项,进行周密妥当的安排,后辈子孙按照仪式要求,依次祭祀方显庄重肃穆。

若是兄弟姐妹自顾自上坟烧纸,会有一种不和谐的感觉,让外人看到也会生出闲话,认为家庭内部不和,相处不融洽。

对故去先人来说,也是有失孝道的表现。

还有就是坟地阴气太重,频繁地上坟,会让人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毕竟人死不可复生,再怎么悲痛也无济于事。

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

至于说“一年不上两年坟”是啥意思?这还真的不好说。

从字面上理解,意思是说,新坟的祭祀活动最好在当年举行完毕,不宜跨年度延续下去,认为这样会对家庭的运势有影响。

四季轮回,一元复始。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开始,自然有家人平安,身体健康的美好期待。

虽说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是人们还是希望延年益寿的,尤其是古人对死亡更是讳莫如深。

若是当年的丧事活动未尽,转过年来继续操持下去的话,认为会有一种不吉利的寓意。

当然,我对此表示有异议。若是逝者年尾去世,相关的一系列祭祀仪式,再怎么简而化之,也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因此,这种说法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丧事。

何况,人有旦夕祸福。生老病死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绝非人的意志能够左右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一月不上两次坟,一人不上两年坟”这句俗语,虽有借鉴和参考的意义,但也有商榷之处。

所以,一切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最为妥切。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