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邓小虹副会长应邀出席 “2020人文医学高峰论坛”并做专题讲座

原标题: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邓小虹副会长应邀出席 “2020人文医学高峰论坛”并做专题讲座

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邓小虹副会长应邀出席 “2020人文医学高峰论坛”并做专题讲座

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副会长邓小虹女士

11月10日,国务院参事、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副会长邓小虹女士应邀出席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北京医学教育协会与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主办的“2020人文医学高峰论坛”,并代表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从提倡生前预嘱,推进缓和医疗和未来发展愿景三个维度进行了主题为“如何在生命终末期的医疗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的专题讲座。邓小虹副会长在发言中提出,医学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也要体现在让终末期患者在离世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基于这样的宗旨,邓小虹副会长介绍了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的两大使命——即提倡生前预嘱与推动缓和医疗的发展。

生前预嘱是指人们在头脑清醒时事先签署的,在生命末期时使用的一份书面文件,上面记录了人们对于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以及死亡方式的想法和意愿,包括是否选择心肺复苏、是否选择插管等生命支持系统。

生前预嘱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表达自己对死亡方式的意愿选择,最大程度帮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维持自己的尊严。签署生前预嘱可以避免在突发状况下患者表达不清、话无所依,或子女家属出现意见分歧而无法抉择。目前,生前预嘱可以在“选择与尊严”网站与生北京前预嘱推广协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生前预嘱推广”进行填写。

与此同时,协会也在各医院,养老院,咖啡厅等公共空间进行“安静种树”的公益活动。通过在公共场所摆放生前预嘱的相关资料,感兴趣的患者和家属可自行取阅。目前参与“安静种树”的机构已达到135家,覆盖了全国的53个城市,体现了社会对这个话题的广泛关注。

与推广生前预嘱相辅相成的是缓和医疗的发展与进步。缓和医疗与根治性治疗方案不同,是以症状的舒缓为核心,在患者去世前6个月内的缓和医疗过去叫临终关怀,现在更名为安宁疗护,旨在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尊严和生命质量,并帮助患者家属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邓小虹副会长简要地探讨了未来安宁疗护发展的方向和展望:目前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巨大的人群需要临终前的安宁疗护照料,相比三级医院,社区和居家更应当成为提供安宁疗护的重要场所。希望将安宁疗护纳入高等教育、住院医师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内容,提高医护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操作。

在2016年全国政协的第49次双周协商会上,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的罗点点女士倡议,由国家领导人率先签署生前预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全国性生前预嘱注册中心、将询问患者是否签署过生前预嘱作为医生对住院患者的问诊常规。

目前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出台了与安宁疗护相关的系列文件,未来还需要多部门政策协调解决影响工作落实的障碍。如统一的收费标准、明确社区、居家行医用药规范,保障医疗机构的合理收益、保证相关药品的稳定供应以及保护医护人员操作的合理合法性。

与行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是社会意识的发展。目前,我国民众对安宁疗护的认识还比较缺乏,因此,亟需大力推动发展死亡教育,引导公众逐步了解死亡、正视死亡,是安宁疗护快速发展的群众基础。

实践证明,签署生前预嘱、推动安宁疗护是实现“尊严死”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方面。我们期待二者的进一步普及以及更多政策方面的支持,以提高中国的死亡质量,将人文关怀落实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撰文:赵圣毓

校对:江伟,张海蓁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