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兵法,但诸葛亮死后却推荐将琬当丞相?
公元234年,亲率大军与司马懿对峙于五丈原地诸葛亮,含恨病逝(渭水之畔)。临终前的诸葛亮需要解决两件事。一、如何让蜀军安全撤回汉中。二、自己死后谁能担负起蜀汉丞相的重任。诸葛亮先是利用自己病重设计,引诱司马懿主动出击,当蜀军击退司马懿以后,诸葛亮又吩咐姜维利用减灶之计加重司马懿的疑心,随之蜀军主力成功撤回汉中。与此同时刘禅派来使者询问诸葛亮,丞相百年以后谁能承担起蜀汉丞相的重任,诸葛亮沉吟良久后答道:蒋琬。使者追问蒋琬之后呢?诸葛亮回答:费祎。当使者再追问后续之人时,诸葛亮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姜维是诸葛亮钦定的北伐继承人,诸葛亮更是将自己一生所著的兵法传给了姜维,那为何诸葛亮不举荐姜维当蜀汉丞相,而是举荐蒋琬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原因。年轻时候的蒋琬聪明好学,诸葛亮率军兵出汉中时,蒋琬曾和丞相府长史张裔一起打理丞相府事务。当时诸葛亮就曾称赞蒋琬乃是社稷重臣,可托付后事。诸葛亮北伐期间,蒋琬主要负责为大军筹措粮草,招募士兵。可以说诸葛亮有意栽培蒋琬,蒋琬便是诸葛亮执政理念的继承人。
诸葛亮所选的蜀汉后两任丞相:蒋琬和费祎都有一个特点。为人宽和,不善争权,凡事都能秉公处理。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之计时,成都大臣们选择了支持魏延,而诸葛亮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这就是说,当时的蜀汉内部并不和睦。让为人宽和,不善争权的蒋琬来担任蜀汉新丞相,正好能化解蜀汉内部的矛盾。当时蜀汉内部分成了三股势力。
一、主张偏安一隅的益州、成都一系的官员(因为物产丰富,他们不愿意打仗)。二、李严为首的汉中派,愿意有限度地讨伐魏国,但反对诸葛亮做出官职上的改变(将李严调离汉中)三、以诸葛亮为首励志北伐的官员(最初包括赵云,张苞、魏延、后来又加入了姜维)。那蒋琬属于哪一派呢?蒋琬是最初跟随刘备入蜀的荆州官员。在伐魏理念上蒋琬是支持诸葛亮的,但蒋琬却反对蜀国穷兵黩武,他希望蜀国能先休养生息,随后再伺机讨伐魏国。
诸葛亮多次北伐,已经让蜀国变得有些穷兵黩武了。多次北伐失败,让诸葛亮也意识到蜀国必须休养生息。如果让姜维担任蜀国新丞相,那么姜维将继续北伐。蒋琬担任蜀国新丞相,就能让蜀国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希望蜀国休养生息的蒋琬,并不反对北伐,但他希望蜀军伐魏时,不走诸葛亮伐魏时的老路(祁山)。后来蒋琬提出由水路和汉中同时出兵,讨伐曹魏的策略。但就在蜀国竭力打造战船,做着准备工作时,魏国却加强了对水路和汉中方向的防备,蒋琬的计划随之被迫终止。在蒋琬重新制定伐魏计划时,费祎、姜维都是鼎力支持的。这便是说,蒋琬伐魏并不盲目,他制定的计划具备一定合理性。
蜀中官员(益州、成都一系的官员)和姜维都没有掣肘蒋琬,反而都很支持他。诸葛亮之所以会选择蒋琬接任蜀国丞相一职,是因为蒋琬能团结荆州、益州、成都不同派系的官员,这一点是姜维做不到的。其次姜维统军能力再出众,也是后期投降蜀国的。蒋琬曾和刘备一起入蜀,这就说明蒋琬是蜀国老臣。比起姜维来,无疑刘禅和蜀国臣子们是更愿意信任蒋琬的。诸葛亮之所以会选择蒋琬接任蜀国丞相一职,还有一个原因。姜维和蒋琬的长处有所不同。蒋琬擅长理政,而姜维擅长统兵作战。诸葛亮死后,蜀国经济快速衰退,正是蒋琬提出加大和东吴的贸易往来,同时恢复汉朝的货币制度,才让蜀国经济没有崩溃。
总结:诸葛亮临终前之所以会选择蒋琬为蜀汉丞相接班人,而不是选择姜维,是诸葛亮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诸葛亮预料到了自己死后,蜀国的形势。诸葛亮死后,蜀国需要的是一个,能稳定大局保境安民的丞相,而不是继续穷兵黩武的丞相(姜维)。但很可惜,颇具才干的蒋琬虽然帮助蜀国恢复了民生,但他也因病过早去世(五十岁左右),未能完成统一天大业。蒋琬之后的费祎,为政更加宽和,但那时蜀国已经“积弱成疾”(刘备夷陵之战损失大批青壮,再加上诸葛亮多次北伐),费祎也无力回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