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房子是如何一路看涨的,未来房子是越来越便宜,还是越来越贵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只要人还活着,对于住房的需求就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我们不论哪个人都得有个家啊,最早的时候,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是福利分房的,根据城市职工的年龄、级别、工龄等,享受相应的一定面积的住房待遇。
当时,市场上仅有很少的商品房,价格也很高。后来,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开始进行住房改革,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住房分配开始货币化,到了1998年,国家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开始全面停止福利分房,住房完全货币化,从此,房价就开始了它一路上涨之路。
直到今天,房价已经成为年轻人不可承受之痛,一家人把所有积蓄拿出来也只能付个首付,还要集齐六个钱包才能够还得起贷款,国家的消费潜力都被高昂的房价给透支了,同时被高房价透支的还有年轻人的幸福感。
那么,有人就会心中疑惑,为何房子会越来越贵呢?未来的房子价格会如何呢?本篇文章,我就和大家来分析一下,或者说猜测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房价一路高涨的过程
中国人,从古代就对有个家这件事非常地上心,封建时代的人,有点闲钱就买房子置地,他们把这些东西看作是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也是显示自身地位的主要方式,他们田地越买越多,家宅越建越大,人生也走上了巅峰。
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人认为齐家是第一位,是首先要办到的事,有个好房子,当然也是齐家的一部分,积累的田地和房子数量一般的人就是小地主,积累很多的人就是大地主,至于干到了皇帝的职业,全天下都是他的了,那就是超级大地主。
从房子的大小也能看出来,普通达官贵人住的是深宅大院,皇帝的皇宫更是奢华无比。整个封建社会的各个基层,都以积累田地和房产为毕生的追求,这种基因一直延续到了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房子还是情有独钟的,只是开始受制于政策的限制,人们也只是想想而已,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人们这一传统思想开始具备了重新萌芽的土壤。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从一穷二白中开始进行原始积累,老百姓手里开始不那么捉襟见肘了,这种积累,几乎用了十年。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市场上开始有少量的商品房面世,但是占比很低,大家的住房主要还是福利分房。
那时的房价也是很高的,已经达到了四百多元每平方米,大家可能会感觉吃惊,四百多每平方米还贵?确实贵,因为那个时候,人们的工资很低,一个月也就几十块钱儿,房价差不多是月工资的十几倍了,所以,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是承受不起的。
到了1998年,人们的原始积累差不多已经二十年了,这个时候老百姓的兜里开始有数目可观的存款了,中国人有存钱的习惯,有点钱就爱放在银行里,而国家进行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钱,这就形成了矛盾。
国家需要钱,老百姓有钱,如何把老百姓的钱,用来进行经济建设,考验着国家决策者们的智慧,你说直接增加税负,那很不合理,老百姓不会愿意把自己辛苦攒下的钱白白上缴国家,终于,有一个天才不知道从哪里获得了灵感,在房子上做文章,将福利分房改为货币化分房。
这样,房子这种中国人民都喜爱的东西成了一种商品,而且还人人都喜欢,老百姓在一买一卖之间,国家就进行了税收,老百姓因为手里有个实物,也不是很反感。这就一举两得了,老百姓很高兴,手里有了房子,还能升值,国家很高兴,不用全国普遍增加税收,却从房地产里面得到了资金用来进行国家建设。大家皆大欢喜。
上世纪90年代末,房子变成了商品
于是,1998年7月3日,国家颁布通知,全面停止福利分房,逐渐实行住房货币化。这样,手里有了钱的老百姓,不像以前那样,有钱也没处买房,这回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实力,通过购买商品房改善自己的住房。
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对房子的需求量很大,在经过大家短暂的观望之后,房价一下就达到了两千元;这样的房价在当时的报纸上还大肆渲染,说房价太高,要调控,遏制房价上涨,在今天看来,那时候真是房价的黄金时代。
房价又经过了三年左右的小幅上涨,到了2004年,终于到了拉升阶段。房价以每年接近15%的涨幅,几乎连续涨了四年。在这种涨幅下,房子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居住的房子了,它还具有了投资价值,这一改变不起眼,致使房子成了保值增值的紧俏货,房价上涨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就当人们对房子持续看好的时候,2008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这个危机也影响到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当时房地产很冷,房价也出现了下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国家出台了四万亿的刺激计划。
中国经济强劲复苏,与此同时,大量的钱流入了房地产,国家的金融体系也给老百姓购房大开绿灯,贷款首付很低,于是,一些本来还在积攒买房的钱的人们,一下子成了买房的主力军。到了2009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涨了二十多个百分点,国家为了不让房价上涨过快,一直采取调控政策,但是这种调控的初衷不是让房价下降,而是稳定增长。房价被暂时遏制住了。
2015年,房地产经历低谷期
到了2015年,房地产市场经过一年多的低谷期,国家为了避免金融风险,刺激房地产行业,实行去库存政策,房地产终于再次启动,在2016年到2019年,房价已经涨到让普通的年轻人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的程度,房子成了效果最好的避孕药。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开始提出房住不炒,坚决打击炒房者,各地开始限购,防止房价大幅上涨,增加国家系统性风险。那么,房子这一轮一轮的上涨,到底动力在哪里呢?有这么几点:
首先,中国人对房子一直情有独钟,无论是老丈母,还是媳妇,都希望自己结婚能有个大房子,最起码有自己的房子,这就是大家购房的原动力。
其次,国家经济发展,货币超发,这些钱没处可去,只能流入房地产行业,催生了房地产泡沫,使房价虚高。
再次,国家不能让房子降价,一方面,房子和银行信贷已经捆绑在一起了,房子大降价会引起国家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国家依靠房地产拉动上下游经济产业,还能从中收取大量的税收。房地产是政府的钱袋子,摇钱树,只能稳定,不能打压。
最后,房子已经不仅仅有居住属性,它还有金融属性和社会属性,买房子能够保值增值,上户口,学生学区等等也和房子相捆绑,买个自己的房子成了必须选择的道路。
未来房价能下降还是能继续上涨?
这得分地域,分情况来分析,不能一刀切,首先,在最近十数年,普遍来说,房价应该不会大涨了,但也不会大降,而以稳为主,就是微微增长,从国家房住不炒的政策上,可以看出,国家不想让房价快速上涨,为什么?
其一,房价已经够高了,已经让年轻人不堪重负了,大家已经买不起房子了,再这样涨下去,国家的社会矛盾会激增,一些高房价引起的年轻人生孩子意愿低,幸福感差,金融风险增加等等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
其二,老百姓手里已经没有存款了,头几十年,老百姓手里的存款太多了,这笔钱不能为国家所用,只放在银行里,实在可惜,于是国家通过房地产把这笔钱拿了出来,用于经济建设,现在,老百姓大多都是高负债状态,存款已经很少了,失去了刺激房地产继续上涨的潜力。
其三,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而且现存的房子又太多了,再过三十年,未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现在的六十来岁的人会大部分退出历史舞台,那个时候,房子会严重过剩的,需求严重不足,那怎么增长呢?所以,普遍上看,房子现阶段不会大涨,但几十年后,估计会分地区的下降。
哪些房子具有保值功能?
那么,是不是房价都不涨呢?也不是,而是具备条件的地方就涨,比如人口流入地区,像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各省的省会,这些地方人口流入,房价很难降。
还有附加值高的房产,比如品牌,学区等等,这样的房子不会大降,而那些二、三、四线城市,广大乡镇的房子,因为人口大幅向大城市流动,这些城市就会陷入抽血效应,房价很难支撑。
城市中的那些高品质新房,改善性住房,价格不会降。因为国家还没有出台房产税,土地财政的现状还不能被完全改变,国家还会对房地产小心呵护,维持房价稳定。
但是那些除了学区房的老破小等二手房,房价估计会下降,因为需求减少,有限的需求肯定向高端房产转移,那些品质不行的二手房,房价很难维持。
那么,我们现在急需用房的人,怎么办呢?
是咬牙买房啊,还是观望啊,我觉得,人生苦短,只要是刚需,就想办法弄套自己的房子,管它是二手房还是新房呢?自己先住上是真的,至于将来房价是涨是跌,我们又不投资,只是自住,无所谓了,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我们无法把握,我们只有抓住现在,才是正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