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虽然败给了楚国,却并非一无是处!

原标题: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虽然败给了楚国,却并非一无是处!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做了先期准备。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最具代表性的是《史记索隐》或《荀子》的版本。

《史记索隐》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王霸》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其中,就宋襄公来说,被很多人视为最没有含金量的春秋五霸。尤其是和齐桓公、晋文公等春秋霸主比起来,宋襄公实在是徒有虚名。诚然,在宋襄公图谋称霸的过程中,遭到了楚国的迎头一击。在被楚国击败后,宋襄公伤重去世,留下了颇具争议的评价。不过,在笔者看来,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虽然败给了楚国,却并非一无是处!

首先,泓水之战,是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主地位而发生的一次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泓水之役发生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县北30里)。楚以优势的兵力、旺盛的士气、有利的地理条件,大败宋国,获得全胜。泓水之战后,楚国在中原的扩张已无阻力。在其后数年间,楚国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直到晋楚城濮之战后,楚国的扩张势头才得到遏制。宋国在泓水之战战败后沦为二流国家,未能在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泓水之战,宋襄公这位春秋五霸,无疑成为了后人的笑柄和批评的对象。但是,纵观宋襄公的一生,在被楚国击败之前,其表现显然是可圈可点的。

宋襄公,子姓,宋氏,名兹甫,是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的次子,为宋桓公的正室宋桓夫人(卫昭伯和宣姜之女)所出,因此,兹甫是嫡子。与此相对应的是,兹甫还有个庶兄目夷,而目夷的母亲只是地位一般的妾侍,因此,目夷是庶子,兹甫以嫡子的身份被立为宋国太子。在古代历史上,围绕着国君的宝座,不管是嫡子还是庶子,都会展开激烈的较量,这就是夺嫡之争,比如唐朝初期的玄武门之变,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等,都是兄弟为了君主之位而激烈较量的例子。但是,宋襄公在当太子的时候,却愿意退位让贤。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2年),兹甫的父亲宋桓公病重。在得知弟弟准备将江山让给自己的打算后,目夷逃到了卫国,兹甫的太子之位没有让出去。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1年)春,宋桓公去世,太子兹甫即位,是为宋襄公。宋襄公封庶兄目夷为相,辅佐自己处理朝政。因此,对于宋襄公来说,和他的兄弟目夷保持着非常融洽的关系。在兄弟齐心的背景下,宋国的国力得到了提升,这也给了宋襄公称霸中原的底气。

葵丘之会上,宋襄公接受了齐桓公委托他照顾齐国太子昭(后来的齐孝公)的嘱托,答应将来对太子昭予以照应。而宋襄公后来的表现,无疑体现出他信守承诺的品质。在尔虞我诈的春秋战国时期,宋襄公的这一品质,自然是难能可贵的。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重病,齐国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在齐桓公去世后,太子昭逃到宋国,向宋襄公求救。尽管当时宋国十分弱小,但因齐桓公死前曾委托他照顾太子,宋襄公全力帮助太子昭回齐国即位。

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宋襄公率领宋国、卫国、曹国、邾国这四个诸侯国的兵马,成功平定了齐国的内乱,并帮助太子昭登上了齐国君主的宝座。诚然,宋襄公之所以率军平定齐国的内乱,不仅是为了兑现昔日的承诺,也是为了彰显宋国在中原诸侯国的实力。不过,不管怎么样,宋襄公此举,无疑是对齐国、宋国都有好处的事情。齐桓公去世后,晋文公暂时还没有登上晋国君主的宝座,所以,在这一段时间内,诸侯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想效仿齐桓公,会盟诸侯,确立霸主地位。

周襄王十一年(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又邀曹、邾两国在曹南会盟。同年秋天,宋襄公又因为曹国不服,发兵包围了曹国。同年冬天,陈穆公邀诸侯重修齐桓公之好,于是陈、蔡、楚、郑等国在齐国结盟。这样,在诸侯中变形成了两大阵营,楚、齐、郑、陈、蔡等国为一个阵营,而图谋称霸的宋襄公,身边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整体实力上,宋襄公所在的宋国,是难以和楚国相抗衡的。在此基础上,宋襄公最理智的办法,自然是想办法扩大己方的阵营,等到合适的时机才和楚国交锋。当然,最后的情况是宋襄公急于求成,从而吃到了惨重的败仗。

最后,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地首次会合诸侯,齐国,楚国国君相聚在一起,宋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齐君和楚王的不满,宋襄公又自作主张,没有经过齐国,楚国的同意就约定当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会合诸侯。对此,在笔者看来,急躁的宋襄公,不仅没有结交更多的诸侯国,反而让宋国逐渐众叛亲离。不久之后,宋襄公听说郑国支持楚成王做诸侯霸主,就决定攻打郑国。目夷劝阻他,宋襄公不听。对此,在笔者看来,或许是因为地位的稳固,宋襄公对于这位兄长也没有以前那么尊重了。如果宋襄公能够采纳目夷的忠言,后面的失败显然是可以避免的。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国派能大将成得臣率兵向宋国国都发起攻击。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退,双方的军队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相遇。结果,在这场战役中,宋襄公选择了仁义的战争态度,也即等到楚军列好阵势之后才进攻,从而错过了击败楚军的唯一机会。经此一役,宋国的国力遭到了重创,不仅无法继续图谋霸主的地位,更在春秋中后期走向了衰落。综上,对于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需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也即他具有谦让、诚信的品质,也有急躁甚至昏庸的一面。对此,你怎么看呢?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