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所呼 海有所应 纪录片《山海之恋》还原沪滇帮扶情

原标题:山有所呼 海有所应 纪录片《山海之恋》还原沪滇帮扶情

纪录片《山海之恋》通过“沪滇帮扶历史沿革”“援滇干部视他乡为故乡”“以消费扶贫为主的产业帮扶”“医疗教育合作以及志愿者帮扶”四方面叙事,全景式展现上海助力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点点滴滴。(均《山海之恋》截图)制图:冯晓瑜

“云深不知处”,用来形容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云山村,很是适合。只不过以2017年为分水岭,这句古诗对于藏在大山深处的人们而言有着截然不同的意味。2017年之前,云遮雾罩于他们,是偏远落后的代名词。而从2017年开始,那些无法挡风遮雨的竹片房、土坯房、挂墙房,尽数被整齐干净且带有拉祜民族特色的小楼取而代之。

昨晚,四集纪录片《山海之恋》在云南卫视播出。电视画面里,云山村如今已是一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景象。帮助当地拉祜族群众实现山乡巨变的,是来自上海的援手。

事实上,云山村只是沪滇对口帮扶的一道缩影。1996年,党中央确定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山”与“海”正式牵手。2016年,为贯彻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会议精神,上海市迅速作出“增资、扩围、加人”的部署,开启沪滇扶贫协作新征程。24年来,上海对云南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13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15万个,累计派出11批援滇干部近400人,教师、医生、科技专家等专业人才近6000人次。◆下转第三版

在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扶贫办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6月起,云南广播电视台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四个采访组,历时半年,行程上万公里,最终制作完成《山海之恋》。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这部精心打磨的纪录片来到观众面前,通过“沪滇帮扶历史沿革”“援滇干部视他乡为故乡”“以消费扶贫为主的产业帮扶”“医疗教育合作以及志愿者帮扶”四方面叙事,全景式展现上海助力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点点滴滴,也把24年间“山”有所呼、“海”有所应的沪滇帮扶路娓娓道来。

从“大白兔”到“永远不走”的医疗队,“两不愁三保障”是上海给云南的温暖许诺

纪录片用不短的篇幅讲述了宋杰的故事,因为他和云南的情缘更长久。他曾是上海第十批援滇干部,期满后回沪,与家人短暂团聚后,又跟随第十一批援滇干部再入云南。而他的父亲早在1997年就从事了援滇工作,当医生的妻子也有一年援滇经历,女儿的暑期实践依然选择云南。

在景东县景福镇,已跟老乡们打成一片的宋杰有两个昵称,孩子们唤他“大白兔”,更多大人则喜欢叫他“宋小康”。“大白兔”像个孩子王,从上海金山区教育局协调了一批老师送到孩子们身边。2019年8月,杨冬燕手握大学录取通知书感慨,上海老师的出现如同一束光照亮前途,她的英语成绩提高了近40分。“宋小康”则是全镇老乡的知心人,他带去上海资金,帮当地完善水电基础设施,他也会给老人揉揉肩、说说贴己话。

踩着一双沾满泥土迷彩鞋的宋杰,只是上海几代援滇干部的其中之一。24年间,11批391名上海援滇干部既是突击队,也是连心桥,用一颗真心两腿泥,在云南13个州市74个县区留下足迹。

而除了11批援滇干部,上海各方力量也在行动。发展自上海民间的萤火虫助学团队,自发深入云南边远山区,通过精准走访,资助最需要帮助的贫困高中生。年逾古稀的上海医生,长年带领团队跋涉在山海之间,为农村肿瘤病人带去希望之光。从2016年起,上海28家三级医院结对帮扶云南28家贫困县医院。截至2019年,这28家县级医院已全部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相当于每个贫困县都留下了一支“永远不走”的上海医疗队。

让当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两不愁三保障”正是上海给云南的温暖许诺。

从一拨拨“山珍”到一批批“人”走进上海,产业扶贫走出了硬核的东西协作路

电视画面里出现了上海seesaw咖啡店。陈单奇是名咖啡寻豆师,他为店里觅来六款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品豆,其中一款小粒种咖啡来自云南。这款云南豆不仅是店里最贵一款,还是销量冠军豆。

生于云南普洱市宁洱县,咖啡豆怎样无忧无虑走进了上海?事情从2016年说起。东西部扶贫协会座谈会召开后,上海对云南的帮扶呈现出扶贫领域全覆盖、扶贫力量全动员的“双全”态势。援滇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宁洱县种植的咖啡豆虽然大部分都被外来的公司以商业豆的形式收购,但收购价常常波动,咖农陷入了“不种就无收成,种则来年亏本”的两难境地。为此,一个“政策性咖啡价格保险”项目应时而生,只要购买保险,若再出现收购价过低的情形,就由保险公司将差额补齐。稳赚不赔的好事,可听说还得自掏腰包付保险费,有的咖农不干了。沪滇两地的扶贫干部齐上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咖农明白脱贫不能靠政府大包大揽,自己的内生动力同样重要。

截至2018年,咖啡价格保险累计为宁洱咖农投保超过49000亩,保费超1000万元,共有2376户/次建档立卡获得保险赔款,促进咖农脱贫增收的同时,更有效促进了产业可持续发展。从1996年到2020年,沪滇对口帮扶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产业协作持续深化,累计实施的帮扶项目超万个,元阳红米、诺邓火腿、千年彝绣等,都凝结着产业扶贫的累累硕果。

不只是“山珍”走进上海,一批批云南年轻人也得到了在上海务工的机会。纪录片撷取了澜沧县招聘会的现场。来自上海黄浦区的五家企业,打算在澜沧、西盟、孟连、景谷和江城招聘540个岗位。之前,他们已在普洱一个市区和五个县也开了招聘会。黄浦区人社局刘士俊说:“我们当时从五个县大概接走了170多人到上海务工。只要是愿意干活的、愿意工作的,我们都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落实工作岗位。”从“输血”到“造血”,产业帮扶如今已走出了硬核的东西协作路。

纪录片总导演于灜说,“山”的资源,“海”的市场,“山”的厚重,“海”的创新,当“山珍”遇见“海味”,故事还很长。首席记者 王彦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