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观点|让社交媒体成为医生更新知识和拓展视野的平台
越来越多医护人员,无论什么级别职称,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在社交媒体上(微信和微博)寻觅自己需要的信息、浏览感兴趣的话题。
然而,五花八门的微信群或朋友圈模糊了医护人员的视野,也搅乱了科研人员的思路。社交媒体总想跑在学术期刊之前透露最新消息,让业界人士倍感困惑和质疑。
更新专业知识技能、关注相关领域进展,这是医生的职业”天性”和思想“营养补品”。
社交媒体,甚至主流媒体与专业学术期刊的根本区别在于学术期刊有同行专家严格评议把关,有详实描述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讨论,而前者(非专业媒体)根据原文,可能断章取义或添枝加叶,甚至哗众取宠。
疫情高峰期间和现在后疫情时代,一些专业协会/学会机构相继举办新冠病毒研究进展讲座和学术交流会。显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互联网视频或微信群)开展专业教育和学术交流将成为医界新常态。
可以预见未来两年,上万人参加的大规模学术年会,特别是国际专业年会将被重新定位、转变形式。一方面考虑到国际旅行限制,更多是疫情期间举办虚拟会议后,主办机构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成功经验。
以我们参与的几项全球虚拟年会为例,线上参加异常踊跃,所有演讲报告和展示信息全部数字化、随时可重播回放,也能留言交流。
比如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虚拟年会(ASCO)在仓促之中转变为虚拟年会。会后调研结果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参会员更愿意选择线上虚拟方式,包括网络教育、专题研讨会和寻找职业发展机会等。
还有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ACR虚拟年会,美国远程医疗协会ATA虚拟年会,欧洲消化道肿瘤虚拟年会,乳腺癌虚拟年会、FDA仿制药规范研讨会;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虚拟国际会议等等。
这些国际学术交流虚拟会议形式充分验证了社交媒体平台的巨大发展潜力。随着越来越多新研究成果在社交媒体上率先发布,医学专业人员将更加期盼和依赖专业社交媒体平台和专业资讯信息分享。
因此也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如何保证社交媒体平台上科学资讯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如何利用虚拟形式补充和完善继续教育和培训?
专业社交媒体(推特群)最常见的用途是继续教育、分享资讯和建立关系协作网。大多数专业人员对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合作持积极态度。
成功案例一
基于社交媒体推特平台的“Journal club”:在血液病和肿瘤临床领域已从最初600多人,迅速扩展至几千人。
虚拟交流活动方式是每月选择一个主题/疾病探讨交流。邀请业界专家评论,吸引更多年轻医生和实习生参加,促进医生等专业人员的参与度,建立业务协作网。
该血液病和肿瘤临床领域的Journal Club代表了全球在血液病/临床肿瘤学领域一种崭新的虚拟交流和业务合作模式,包括继续教育方法等。
案例二
肺癌虚拟交流群体:
这也启发我们建立肺癌国际虚拟交流平台。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国内肺癌领域医务人员无法便捷对接国际肺癌专业群体,我们通过微信群对接肺癌专业推特群体,将“原汁原味”的病例讨论交流,分享在微信交流群里。
扫描二维码加入专业群(非专业人士谢绝)
不仅对接肺癌专业群体交流,也对接专业小组交流活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