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阿里装上新履带:淘宝通往钉钉
本文来自“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魏川,36氪经授权发布。
阿里巴巴集团奉行“履带战略”,这个数字经济体一路狂奔,边跑边寻找未来10年甚至20年征途用的履带。从淘宝到天猫,再到支付宝、阿里云,直至菜鸟网络,每一次,阿里装的履带,都是截然不同于旧履带的全新款,这一次也不例外,它叫“钉钉”。
最近,钉钉打出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重拳:发布最新用户数据,推出“春雷计划”、专属钉钉,演艺级的钉钉Live,以及AR眼镜、F1会议一体机。
有网友在钉钉的自媒体号上留言:“钉钉长大了。”钉钉已经超越“办公软件”的出身,树根越扎越深,树冠越长越大,俨然已经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
实际上早在去年6月,钉钉用户数就已突破2亿,如今,“2亿”变成“3亿”,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全球最大的组织数字化运营平台“上天入地”,往下,深深扎根企业、学校等组织;往上,连接无限广阔的“云”,加速催化中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升级。
产业数字化的逻辑下,钉钉正在成为下一个淘宝。
钉钉:3.0时代的最后一块拼图
熟悉阿里巴巴企业史的人都听说过一个词:履带式战略。
阿里巴巴创始之初,从B2B电商业务起步,此后一路主动规划或因缘际会,成功开发运营了一系列产品,从1688到淘宝到天猫,再到蚂蚁金服、阿里云,以及菜鸟物流,各个业务之间梯队式发展、有机体作战,保证经济体内部形成良性循环,始终保持强劲动力。
马云和阿里巴巴擅长战略规划,总能居安思危、着眼未来,在现有体系中提前布局下一个爆点,用现有业务孵化它、培养它,预备队爆点你方唱罢我登场。脑补一下这副画面,像极了坦克履带,一截连一截,扎实向前推进。
但无论履带怎么加长,万变不离其宗,阿里巴巴21年来其实只干了一件事:“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紧紧围绕这句话,去全面满足中小微企业的需求:B2B(1688)→C2C(淘宝)→B2C(天猫)→金融(支付宝)→云计算(阿里云)/物流(菜鸟),最终体系越来越完善,从单纯的交易平台演进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阿里巴巴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0时代,核心功能是匹配买卖信息,撮合买家卖家;2.0时代,推出支付宝、花呗借呗、菜鸟网络……打通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而在已经启幕的3.0时代,阿里云日臻成熟,阿里开始瞄向企业组织内部,希望推动其管理、运营的全面升级,实现产业全链路的数字化。但阿里有块短板:社交,没有社交产品就无法连接终端,而只有通过终端,“人财物事”这些经济社会的因子才能接到“云”上。
于是,2013年9月,阿里巴巴推出即时通讯产品“来往”,挑战一家独大的微信,最后以失败落幕。产品团队负责人陈航(花名“无招”)事后复盘:“如果只是做一个更好的微信,我们永远不可能战胜微信。”微信已经占得先机,相似的功能、细微的差异,用户没有放弃微信、改用来往的理由。
2014年4月,无招提出换条路走,不再跟随微信的定位和节奏,转头聚焦阿里巴巴最熟悉的中小微企业,做一款企业级即时通讯工具。
2014年5月,无招带着几个工程师,搬进了阿里巴巴的“创业圣地”:湖畔花园。2015年1月,钉钉正式上线。这款产品是无招团队跟中小微企业客户“共创”的成果,在与企业家、创业者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团队对组织管理的洞察和沉淀不断累积,产品保持每两三周迭代一次的高频度。无招和小伙伴们回到阿里人最熟悉的to B赛道,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助力4300万家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
新基建端口,“万能的钉钉”
数字化的前提是“在线”。无招们的内部创业是从“在线”这个关键词切入的。后来,他在多个场合论述过“五个在线”理论:组织在线、沟通在线、管理在线、业务在线、生态在线。他认为,如果一家组织能实现这“五个在线”,将源源不断地产生并沉淀数据,生产至关重要的数据资产,形成数字化管理资源。
钉钉的发展速度超乎预期:从0起步,2017年底用户数突破1亿;2019年中,破2亿;在5月17日的新品发布会上,无招披露:截至2020年3月31日,个人用户数突破3亿,企业组织用户数超过1500万。
用户数据的背后,是妙到毫巅的战略布局。2019年6月,阿里巴巴组织架构调整,钉钉并入阿里云智能事业群。钉钉+阿里云,两段履带无缝衔接,将驱动阿里经济体驶向下一个时代:产业数字化时代。
今年以来,国家多次强调加快“新基建”,人们回头看阿里,不由惊叹:钉钉+阿里云不就是新基建吗?阿里这次又走在了前面。疫情期间,这对“黄金兄弟”1+1>2的价值充分显现,它们精诚合作,打了一场漂亮的持久战。
无招透露:疫情期间,钉钉迎接了多次流量洪峰。“中国60%~70%的老师、学生包括家长,在同一时刻登录钉钉(比如早上8点半开课高峰期),这是一个什么量级?”他举例说。数据显示,疫情期间,钉钉创下了单日在线会议参与人数纪录:超1亿人次。
幸亏钉钉的“大哥”阿里云足够强悍。为承接史无前例的流量洪峰,钉钉在阿里云上紧急扩容10余万台云服务器。阿里云遍布全球的CDN也为钉钉“出海”打下了硬基础。钉钉已经推出海外版:Dingtalk Lite。
“新基建的起点是建设,核心是应用,瓶颈是理念。善用以钉钉为代表的新基建端口,是实现新基建功效最大化和长效化的前提,将为基层政府、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这样评价。徐洪才认为,新基建的建设与应用分三步走:通“端”连“网”入“云”。钉钉是“端”,通向阿里“云”。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黄丽华长期研究企业数字化,她说:“钉钉的全面普及与快速迭代助力中国企业提前3年进入到数字化快车道。从实践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看,钉钉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数字化的端口型新基建。”
风华正茂,钉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淘宝和支付宝。“万能的淘宝”对接了海量的商家和海量的消费者,打造了庞大的商业生态,解决了C端用户几乎所有的消费需求,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集大成者。
进入所谓的“互联网下半场”——产业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将深入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管理环节,寻求更本源的降本增效提质。从这个视角看,淘宝帮助1000多万商家实现了销售的数字化,但它们的生产、管理可能仍停留在上个世纪。
钉钉平台上有1500多万家企业组织,钉钉正在做的,是帮助包括电商卖家在内的所有组织,实现“人财物事”的全面数字化。“钉钉+淘宝”之间碰撞出了新零售解决方案,打通线上网店和线下门店,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体系,被化妆品品牌“林清轩”等企业用得风生水起。
事实上,钉钉本身也是个大卖场。目前,钉钉开放平台上已经汇集20多万开发者,他们围绕企业、学校、政府等组织的需求开发你能想到的一切B端应用,审批、考勤、人事、库存、销售、会议……对组织而言,钉钉同样是“万能”的。
卖场的本质是生态化的供求匹配,围绕钉钉平台,中国的软硬件开发者们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基于有着1500多万家企业组织的钉钉,它们可以快速获取客户,从线性增长跃入指数级增长。而在需求侧,1500万企业组织可以在钉钉上接入所需的工具和服务,一站式集成完备的数字化能力。
这种供求两端海量匹配的产业数字化繁荣,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从未有过。如果说淘宝掀起了消费互联网的浪潮,钉钉正在促成产业数字化的井喷。
专属钉钉:互联网下半场的终局?
5月17日的发布会上,钉钉推出了久经试验的“专属钉钉”。从此以后,名称、logo、界面、功能、存储、安全……直至整个APP,“你的钉钉你做主”。企业、学校、政府可以基于钉钉底座,构建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数字平台。
.
一汽、中投、百丽、立白、东方希望、长城汽车等名企已经先行先试,并取得成功。钉钉以每家企业为中心,分别打造各自的数字化最佳方案,底层逻辑是“新基建”的自我定位。它不再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中心化思维来服务客户,它把自己视为基础设施,愿意为客户做出最大程度的改变。
东方希望集团在专属钉钉上打造了45个小程序,覆盖生产制造的方方面面,从订餐到人事,从考勤到工资条,从供应商到库存,仅用10名员工就支撑起了供2.6万名员工使用的数字化平台。如果自主开发,这项工程需要耗费9000万元左右,但基于钉钉,东方希望只花了90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过去很多年,上规模的企业组织一般选择自建运营APP,但门槛高、投入大、问题多、收效小等问题普遍存在,对于那些非互联网企业,“自力更生”地推进数字化并不容易,很多自建APP最终走上了名存实亡、不了了之的死胡同。
“专属钉钉的本质是新基建的复用与赋能,背靠头部高科技公司强大的产品基础和技术力量,企业组织可以直接跳过从0到1的这个最重要也最难的奠基阶段,像搭乐高积木一样低成本快速集成个性化数字平台,本质是共享经济、技术普惠和个性化。”盘和林分析。
如果说消费互联网的终局是算法驱动的“千人千面”,那么专属钉钉开启的“万企万面+千人千面”有可能成为产业数字化时代的终局。在钉钉团队内部,有人把钉钉比喻为“插线板”:数字时代,数据是电力,5G是电网,钉钉是插线板,插线板上可以插电灯,也可以插特斯拉。插线板听起来一点都不“高大上”,但没有人离得开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