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微创手术可帮助重症精神病人更好地回归社会

原标题:微创手术可帮助重症精神病人更好地回归社会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重症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重症精神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据相关统计表明,我国精神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亿,其中重症精神病患者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600万,如果没有对重症精神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而在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案中,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但后者显然还没有得到整个社会足够多的了解。

精神外科的发展历史

实际上,早在70年前的“额叶切除术”治疗精神疾病,术后确实让精神病人变得安静、冷漠、性格也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几乎就是一个“行尸走肉”;要知道当时是没有任何影像技术的辅助下进行手术。手术的范围、程度都无法精准计算,这也是当时的无奈之举。因为当时的精神疾病,无药可治。让躁狂且危害社会的精神病人安静下来似乎成为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安定唯一的救命稻草。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手术的疗效和功能也越来越高,早期的“额叶切除术”早已不再适应现代临床标准,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额叶切除术被逐渐禁止应用于临床。但这段“黑历史”似乎无法从人们的脑海中抹去。

而现代的精神外科医生从脑科学的进步和神经核团定位与症状之间的关系中找到了另一种治疗方向。从早期的“切除性手术”演变成靶点精准神经调控,两种技术完完全全是不同的治疗理论。加之,现代的神经外科对大脑的定位非常精准,从最初的X线定位脑内神经核团,到现代的CT定位、MRI-DTI定位、神经导航和机器人定位,误差小于0.1毫米,这使外科医生对脑内神经核团的毁损变得十分理想可控,几毫米的靶点毁损,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十分微小,而术后的疗效却非常理想。

从手术安全性和疗效角度来说,术前需要做头部MRI、DTI检查;手术当天在病房或者手术室完成全麻,安装立体定向头架,然后做头部CT定位扫描。根据临床症状,将MRI、DTI、CT等图像输入手术计划系统进行神经核团靶点定位;在手术室,全麻下,前额部两侧切2个小切口,经2个直径1厘米的颅骨锁孔,采用微电极即可以完成手术,整个过程出血就10毫升左右,不需要输血。

手术为重症精神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虽然药物也是通过调整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但是它不是持续调节,也由于神经递质遍布身体各个器官,很容易产生各种药物副作用,因此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完美结合,对于去除顽固性精神症状、减少用药量进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双管齐下的治疗,让难治性精神疾病,有了“临床治愈”的希望,即术后直接消除药物难治的顽固性精神症状,消除其对家庭和社会的肇事、闯祸根源;使患者恢复自知力,承认有病,自愿接受进一步治疗;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与药物敏感度,减少患者的用药剂量,从而降低药物所致的副作用、并发症;使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正常,促使其更好地回归社会,从而减少家庭负担。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重症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重症精神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据相关统计表明,我国精神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亿,其中重症精神病患者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600万,如果没有对重症精神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而在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案中,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但后者显然还没有得到整个社会足够多的了解。

精神外科的发展历史

实际上,早在70年前的“额叶切除术”治疗精神疾病,术后确实让精神病人变得安静、冷漠、性格也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几乎就是一个“行尸走肉”;要知道当时是没有任何影像技术的辅助下进行手术。手术的范围、程度都无法精准计算,这也是当时的无奈之举。因为当时的精神疾病,无药可治。让躁狂且危害社会的精神病人安静下来似乎成为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安定唯一的救命稻草。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手术的疗效和功能也越来越高,早期的“额叶切除术”早已不再适应现代临床标准,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额叶切除术被逐渐禁止应用于临床。但这段“黑历史”似乎无法从人们的脑海中抹去。

而现代的精神外科医生从脑科学的进步和神经核团定位与症状之间的关系中找到了另一种治疗方向。从早期的“切除性手术”演变成靶点精准神经调控,两种技术完完全全是不同的治疗理论。加之,现代的神经外科对大脑的定位非常精准,从最初的X线定位脑内神经核团,到现代的CT定位、MRI-DTI定位、神经导航和机器人定位,误差小于0.1毫米,这使外科医生对脑内神经核团的毁损变得十分理想可控,几毫米的靶点毁损,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十分微小,而术后的疗效却非常理想。

从手术安全性和疗效角度来说,术前需要做头部MRI、DTI检查;手术当天在病房或者手术室完成全麻,安装立体定向头架,然后做头部CT定位扫描。根据临床症状,将MRI、DTI、CT等图像输入手术计划系统进行神经核团靶点定位;在手术室,全麻下,前额部两侧切2个小切口,经2个直径1厘米的颅骨锁孔,采用微电极即可以完成手术,整个过程出血就10毫升左右,不需要输血。

手术为重症精神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虽然药物也是通过调整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但是它不是持续调节,也由于神经递质遍布身体各个器官,很容易产生各种药物副作用,因此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完美结合,对于去除顽固性精神症状、减少用药量进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双管齐下的治疗,让难治性精神疾病,有了“临床治愈”的希望,即术后直接消除药物难治的顽固性精神症状,消除其对家庭和社会的肇事、闯祸根源;使患者恢复自知力,承认有病,自愿接受进一步治疗;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与药物敏感度,减少患者的用药剂量,从而降低药物所致的副作用、并发症;使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正常,促使其更好地回归社会,从而减少家庭负担。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