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年初一拜年:老辈人说“拜早不拜晚”?晚了没诚意,有没有道理
后天是2021辛丑牛年的正月初一,咱们中国人传统节日春节眨眼?间就到了,在这举国同庆,阖家团圆的欢乐时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是一项最重要的节日活动。
那么,大年初一拜年时间应该怎么安排呢?为啥民间有拜早不拜晚的说法呢?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与新年的第一天,人们期待讨个好兆头的心理有关。
记得小时候,我们这里有起“五更”拜年的习俗,五更天有多早,一般人可能不知晓。“更”是古人计时的一种方法,一夜划分为“五更”,一更为现在的2小时。
具体说来从晚上7点开始进入更次计时,到9点为一更。晚上9点—11点为二更,晚上11点—凌晨1点为三更,凌晨1点—3点为四更,凌晨3点—5点为五更。
古人认为到了凌晨5点是夜昼交替之时,“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时候雄鸡报哓,天色渐渐的亮了起来,阳气生发,才算真正进入新的一年了,可以起床拜个早年了。
太早了有点不合时宜,毕竟五更之前还是夜里呢?
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会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服,爱美的女性还会刻意打扮一番,首先是向家里的长辈拜年问好,送上新年的第一声祝福,老人家坐在堂屋当中,捋须含笑接受子孙的敬拜。
家族内部的拜年仪式最庄重,晩辈会向长辈行跪拜礼,按照长幼有序的原则,先男后女依次进行。即使现在这种习俗在许多农村仍然保留着,城市里相对来说遵循的少些了。
小孩子们这时最高兴,拜年后还会从长辈手中接过早就准备好的“压岁钱”,欢蹦乱跳地买花炮零食去了,全家老幼都是喜气盈盈的模样,家宅庭院里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接下来,就要走街串巷,去给亲朋好友的长辈拜年了,时间最好安排在九点以后,太早了人家有的还没起床,或者正在吃早饭,十分的不方便。
尤其是老辈人讲究多,不能给卧床的人拜年,那样的话,据说会对一年的健康不利。当然这只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心理暗示,没啥科学依据。
这里的拜年仪式与家庭内部有所区别,不再行跪拜礼,一般来说躬身作揖即可,俗称“吉拜”。行礼时,双手抱拳前举,左手握右手,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
平辈之间相互道贺新年仅需抱拳拱手就好。男子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是攻击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不抱拳,只压手,恰与“男左女右”的传统五行说法不谋而合。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左右手的顺序要切记,不能搞混了,反过来是哀拳,家有白事报丧才会用的,春节拜年若是搞错了,真的会很尴尬的,
年轻人拜年大都会结伴同行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是分开的,各凑各的堆儿,一个个衣着光鲜靓丽,打扮的漂漂亮亮,一路上说说笑笑走东家进西家,拜年行礼站一站就忙着赶下一家了。
也有的以家庭成员为主的拜年团,夫妻俩带着孩子一起去拜年,行礼后会短暂的坐一会儿,嘘寒问暖,聊聊家长里短孩子什么的,大都会拣高兴的事唠,晦气的话是不能说的。
如果是去给特别重要的长辈拜年,千万不能空着手去,还是带上一些礼物的。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忙,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老家,借此机会正好表达自己的心意。
旧时的年礼称为“果匣子”。是用薄木板做成的,长方形,外面贴一张红纸,十分漂亮,内装槽子糕(蛋糕)、西洋糕、京八件等糕点,每盒约一斤重。
为了讨个吉利,礼品必须为双数,不能拿单数的,大都会买上两盒。现在不讲究这个了,超市卖的各种礼盒套装,也显得有档次,而且花钱也不多,面子上还好看。
大年初一拜年基本上从上午9点开始,到11左右就结束了,所以拜年的行理安排的很紧,一家接着一家,尽可能把该拜年的长辈都走到,若是路程远不方便,也会电话拜年的。
到了下午,老人们经过一上午的忙活有点累了,都要午睡会儿,再去拜年难免会打扰人家的休息。
综上所述,我认为老辈人“拜早不拜晚”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新年新祝福,越早自然越有诚意。因此,大年初一去拜年我们还是尽量赶早点为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