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悬赏1000万,又一百强房企撑不住了?债务累累,多个项目烂尾

原标题:悬赏1000万,又一百强房企撑不住了?债务累累,多个项目烂尾

文:青黎

近期,李嘉诚的长实集团以7.16亿港元中标当地一宗地块。年初时,他还花了102.8亿港元买了块海景住宅地皮。大家都知道,从2013年开始,他就连续卖掉了很多地产业务,如今再次传出布局市场的信号,人们不仅猜测这对于当下秋意盛浓的楼市来说,是否是一个含义深刻新变化。

然而,事实或许并不是如此。一方面,一线城市的房价近来出现终于被控制的局面。其中8月北京二手房住宅成交量为15942套,环比下滑10.7%。而8月上海楼市二手房量价齐跌,成交量环比下降24%,同比下降40%。自年初出台二手房官方指导价之后,深圳二手住宅成交量一跌再跌,成交量从4月的4877套下降到7月的2557套。

另一方面,目前不少房企的日子确实越来越难过。1是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截止到8月23日,年内已经有260家房企申请破产文书,2是到8月中,有超过38只涉房债券违约,涉及金额达587.2亿元,较去年上升82.4%。3是在房企融资监管措施中,还有一部分房企至少踩了一道红线,换言之,未来仍然有房企的融资、借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显而易见的是,未来是房企间的洗牌会逐步加速,强者恒强,弱者则面临破产“倒计时”,甚至被被法院1000万悬赏,例如三盛宏业。

提到三盛宏业,自然要从创始人陈建铭开始说起。陈建铭的头衔颇多,包括沪上大佬、知名浙商、A股上市公司ST中昌(中昌数据(600242,股吧))实控人、胡润富豪榜上的百亿富豪等。他原先是杭州省委党校教师。因为他专注于经济学,这为他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80年代末,陈建铭选择了下海经商。他回到家乡舟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经过近八年的发展,他创立了三盛宏业。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陈建铭的事业重心开始转移。三盛宏业是一家以房地产、海运为主的企业。陈建铭认为舟山的发展环境是有限的,所以他把重点放在了上海。

事实证明,陈建铭的投资愿景是非常准确的。在他的带领下,企业高速发展,成为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之一——2005年,三盛宏业到达最高峰房地产百强开发企业第49名,2018年三盛宏业位列中指院“2018年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第54名;2019年上半年,三盛宏业则成功登陆克尔瑞“房企销售TOP100”榜单,位列操盘金额榜第98位。同年8月又获得亿翰颁布的房企综合实力、品牌价值双百强。

此外,其下属公司更是多达30余家,其中包括3家上市公司。而随着企业越来越成功,陈建铭也赢得越拉越多的声誉。在2018年10月发布的《2018年胡润百富榜》上, 62岁的陈建铭以100亿元的身家列榜单354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亿富豪。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房地产具有高负债的性质,国内的房地产企业一般依靠融资来发展。后续款一旦跟不上,很容易造成资金链的断裂。三盛宏业的发展模式也是通过融资的方式发展起来的。现在的房子不太好卖,企业资金周转不开,一大片的项目已经被关停。为了增加企业的现金流,三盛宏业以年化12.5%的收益率,发布理财产品,针对员工定向融资,陈建铭用这一招先后从员工手中融了8个亿,被他忽悠的员工及家属达上千名。

后来由于很多普通员工投钱之后不仅未按年收到利息,还在产品到期后连本金都没收到。而多位高管,却收到了理财款。为此,一些员工进行了催收。面对员工的追债,董事长陈建铭曾一边哭一边说:“我也是非常难过,如果那些项目能解决,我想总是能解决。”“我最近在外找资金,内部事宜交由我的妹妹陈亚维管理,没想到竟会如此。其他的高管我不能担保,我妹妹转走的钱,我负责追讨回来!”

然而,即使陈建铭信誓旦旦的向员工担保,即使三盛宏业曾创下耀眼的辉煌,但这一切都无法逆转企业最后走向失败的命运。今年上半年,三盛宏业曾多次被传出出售公司、项目的传闻。但是随着三盛旗下的多个子公司和上市公司股权被司法冻结,出售项目的出路,实质上已经是走不通了。陈建铭也已被多地法院限制高消费。

如今的三盛宏业不仅多个项目烂尾,而且债务累累。据统计,截止目前其因债务纠纷涉及的诉讼金额1亿元以上案件已经约20起,累计诉讼金额达58.54亿元。因债务纠纷涉及的强制执行案件共计6起,累计涉及金额35.22亿元。就连陈建铭都因拒不履行1亿元债务、利息及违约金,被法院重金千万悬赏。

曾经的百强房企如今却沦落至此,实在让人唏嘘。从风光无限的百亿房企到濒临破产,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三盛宏业未来将如何?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不凡智库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