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世民亲笔赦书,到段志玄军营竟不好使了,皇上听后不怒反喜
早年段志玄随父亲客居在太原,在这里认识了李世民,并得到其赏识。
正是这个机缘,李渊在太原起兵后,虽然他不在“太原元谋功臣”17人大名单中,但也是第一批参加革命队伍的功臣。
当时看到李渊起兵反隋了,段志玄立刻招募了一千多人,组成自己的队伍积极响应,并入李渊大部队后,他被授为右领大都督府军头,并担任先锋。
在夺取霍邑(山西临汾)、绛郡(山西新绛)和永丰仓(今陕西大荔)的战斗中立下战功,因功擢升左光禄大夫。
太原起兵后,李渊听取谋士的意见,制定了兵发长安,占据关中,再往中原以图发展的战略部署。
潼关自古以来就是长安的门户,只有拿下潼关,才能实现进占长安的战略意图。
对于潼关,李渊很重视,特意派心腹刘文静带兵前来,段志玄作为副手也一路随行。
当时驻守潼关的是隋朝著名战将、左骁骑卫大将军屈突通,两军对峙了一个月,屈突通派部将桑显和趁夜偷袭刘文静,唐军被打得溃不成军。
在这个危机关头,段志玄有用武之地了,他带领20余人先后三次冲入战阵,身中流矢,但为了不影响士气,忍痛不语。
在他的强烈冲击下,隋军倒乱了阵脚,一时唐军士气大振。
“志玄率二十骑赴击,杀数十人而还。为流矢中足,虑众心动,忍而不言,更入贼阵者再三。显和军乱,大军因此复振,击,大破之。”(《旧唐书·段志玄传》)
屈突通作战很勇猛,但是他运气不好,遇到一个比他还猛的段志玄,最后被段志玄打败,并擒拿。
俘获了隋朝的大将军,那可不是一般的功劳,所以段志玄理所当然的高升至乐游府骠骑将军。
有个俗话,“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就是说,世上的常胜将军其实很罕见,段志玄也不例外。
后来有一次战斗,他虽然没有阵亡,但却差一点被敌兵活捉。
险情出现在621年(武德四年),他随李世民去东征王世充的战斗中发生的。
在冲锋时,段志玄的坐骑中箭倒地,他被摔下马来。
掉到地上的段志玄还没有爬起来,就被敌军围住了。
当时战斗十分酷烈,都想着能拚尽最后一点力量消灭敌军了,所以谁也没有带绳索。
可是,这么高级的将领,活捉了要比枭首赏金高多了。敌兵不舍得杀他不是看到他好看,而是值钱。
于是,战场上出现了极为奇特的一幕,只见王世充的士兵将段志玄的头发散开,两个骑兵,从斜上方两侧抓住他的头发,段志玄的身体立刻出现出一个“丫”字造型,骑兵在马上拖着他走。
“后从讨王世充,深入陷阵,马倒,为贼所擒。两骑夹持其髻,将渡洛水,志玄踊身而奋,二人俱坠马,驰归,追者数百骑,不敢逼。”(《旧唐书·段志玄传》)
但是在渡洛水时,段志玄纵身跳起,将二人拉坠马下,夺得马匹驰归。
敌兵一看都傻眼了,数百人在后面追赶,但都只是摇旗呐喊,并不敢逼近。
段志玄有惊无险的回归本军,但一代名将,弄了这么个灰头土脸,大煞风景。
李唐统一全境后,李渊在那里高高在上,逍遥自在做皇帝,朝廷表面上风平浪静,可实际上下面却是暗波汹涌。
关键问题就是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权力争夺。
由于李世民战功赫赫,手下战将如云,使李建成十分的忌惮。
所以李建成开始动歪脑筋,来挖李世民的墙角了。
626年(武德九年),李建成重金贿赂段志玄,企图诱其归顺。但没想到段志玄在重金面前不失气节,不但拒绝了李建成的诱惑,还将此事告知李世民。
后来他直接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诛后,不久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
李世民当政后,自然要对有功之臣大加厚赏,段志玄迁任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
作为一个将军,段志玄治军非常严厉,令行禁止。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对她举办了国葬。
段志玄和宇文士及分别统兵从萧章门护送长孙皇后的灵车。萧章门是皇宫内宫一个大门,在这里值守责任重大。
因为参加葬礼的人员众多,镇守这里的护卫,他们不仅要保证长孙皇后的灵车安全,更要保护内宫的安全。
夜里,李世民有急事派人来到萧章门,使者先到了宇文士及的军营中,他一听是皇帝的使者,连忙开门接待。
使者接着又来到段志玄的军营,没料到他拒不开门,并回答夜里不能开军门。
使者因为“尚方宝剑”在手,所以底气很足的说自己有皇上亲笔写的赦书,但没料到段志玄决然的回答到:“夜里看不清,难以辨别真伪。”
使者真没办法了,只能等到天明。
后来使者将此事汇报给李世民,以为段志玄必然要吃不了兜着走,不料李世民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称赞段志玄治军严格,有汉朝周亚夫的风范。
后来李世民建造凌烟阁,在这里画了24功臣的画像,以供后人纪念,段志玄总排名第10位,在战将里仅排在尉迟敬德之后,名列第二,这个排名相当靠前了。
可见他深得李世民的器重和喜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