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G时代双千兆关键技术发展趋势探讨(附下载)
近日,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传送与接入网研究室室经理张德朝发表了题为《5G时代双千兆关键技术发展趋势探讨》的演讲。他主要从面向5G回传的SPN、面向5G前传的Open-WDM和下一代光接入网等方面探讨双千兆核心技术发展趋势,并指出5G承载和千兆有线宽带是5G时期双千兆网络发展的基石。
目前5G时代双千兆业务发展呈现两大趋势:立足网络基础能力提升,不断提升网络大带宽满足流量爆发式增长需求,通过网络切片能力满足业务差异化SLA要求;面向业务渗透能力拓展,深入开展网络SDN能力建设满足智能化需求,通过云网融合深度匹配业务发展。
而5G时代双千兆关键技术发展可分为三个部分:5G回传-SPN、5G前传-Open-WDM方案、宽带-NG-OAN。
SPN关键技术进展与展望
2016年,中国移动在ITU-T首次提出面向5G的SPN传送网技术。历经两年,在2018年10月SG15全会上,G.MTN正式立项。2020年9月,MTN的首批三项核心标准获得通过,同时7大SPN /MTN标准在ITU-T立项同步立项。至此,SPN取得国际标准化突破,成为继SDH、OTN之后的新一代传送网技术体系,在传输领域首次实现整体原创性技术进入国际标准。今年,SPN已从概念、方案到产品,并从11个地市1.8万端的5G试商用部署,实现了全国所有地市及以上城市20万端的大规模商用。
任何一项技术都有持续演进的过程,从八十年代SDH到九十年代OTN都在其技术周期内不断演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SPN也不例外。
张德朝介绍,未来SPN将向四大方向演进:小颗粒切片、端到端切片应用、SPN小型化及解耦组网、5G云网融合。
一是向小颗粒切片技术演进。中国移动提出面向垂直行业的BAF网络服务模式,SPN的灵活带宽硬隔离能力具有硬切片优势,为满足高价值业务需求,目前已成功推动实现SPN支持最小为10M的小颗粒度硬切片能力,并纳入了5G三期集采。
二是推进切片端到端协同技术成熟和应用,提供差异化切片优势。网络切片在5G网络部署应用,涉及无线接入、传输网、核心网多个专业领域,需要三个专业进行跨专业协同。在SPN自身领域北向、南向管控标准和流程打通的基础上,中国移动牵头三本SPN跨领域协同相关的三本CCSA行标立项,完善切片端到端体系,分别为基于 SPN的TN-NSSMF技术要求、与5G NSMF的接口技术要求以及端到端切片对接技术要求。
三是推进SPN小型化及解耦组网。高等级集团客户专线提出低时延、硬隔离等高质量要求,对SPN小型化提出需求。小型化SPN设备与城域SPN组网,提供端到端的小颗粒硬切片、随路性能监测、快速开通灵活承载等能力。具体实现方式包括设备形态剪裁、标准南向和统一管控、小颗粒切片和随路OAM监测等。
张德朝谈到,灵活组网是小型化SPN的基本要求,部分接入场景也存在灵活部署需求,通过构建统一的管控平台和标准化南向接口,推进SPN解耦组网技术成熟和应用,与城域SPN组网,提供端到端的小颗粒硬切片、随路性能监测、快速开通灵活承载等能力,承载高等级要求的集客业务。
四是5G云网融合。随着核心网络架构演进,边缘云、MEC等已下沉到城域范围,需要SPN、IP网络及云联动实现云网端到端能力服务化。在业务方面,涉及云网业务开通、云网业务调整和云连接性能监测;在网络方面,涉及基于SPN的固移承载融合、传输多专业协同以及传输与IP、云的协同。
近日,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传送与接入网研究室室经理张德朝发表了题为《5G时代双千兆关键技术发展趋势探讨》的演讲。他主要从面向5G回传的SPN、面向5G前传的Open-WDM和下一代光接入网等方面探讨双千兆核心技术发展趋势,并指出5G承载和千兆有线宽带是5G时期双千兆网络发展的基石。
目前5G时代双千兆业务发展呈现两大趋势:立足网络基础能力提升,不断提升网络大带宽满足流量爆发式增长需求,通过网络切片能力满足业务差异化SLA要求;面向业务渗透能力拓展,深入开展网络SDN能力建设满足智能化需求,通过云网融合深度匹配业务发展。
而5G时代双千兆关键技术发展可分为三个部分:5G回传-SPN、5G前传-Open-WDM方案、宽带-NG-OAN。
SPN关键技术进展与展望
2016年,中国移动在ITU-T首次提出面向5G的SPN传送网技术。历经两年,在2018年10月SG15全会上,G.MTN正式立项。2020年9月,MTN的首批三项核心标准获得通过,同时7大SPN /MTN标准在ITU-T立项同步立项。至此,SPN取得国际标准化突破,成为继SDH、OTN之后的新一代传送网技术体系,在传输领域首次实现整体原创性技术进入国际标准。今年,SPN已从概念、方案到产品,并从11个地市1.8万端的5G试商用部署,实现了全国所有地市及以上城市20万端的大规模商用。
任何一项技术都有持续演进的过程,从八十年代SDH到九十年代OTN都在其技术周期内不断演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SPN也不例外。
张德朝介绍,未来SPN将向四大方向演进:小颗粒切片、端到端切片应用、SPN小型化及解耦组网、5G云网融合。
一是向小颗粒切片技术演进。中国移动提出面向垂直行业的BAF网络服务模式,SPN的灵活带宽硬隔离能力具有硬切片优势,为满足高价值业务需求,目前已成功推动实现SPN支持最小为10M的小颗粒度硬切片能力,并纳入了5G三期集采。
二是推进切片端到端协同技术成熟和应用,提供差异化切片优势。网络切片在5G网络部署应用,涉及无线接入、传输网、核心网多个专业领域,需要三个专业进行跨专业协同。在SPN自身领域北向、南向管控标准和流程打通的基础上,中国移动牵头三本SPN跨领域协同相关的三本CCSA行标立项,完善切片端到端体系,分别为基于 SPN的TN-NSSMF技术要求、与5G NSMF的接口技术要求以及端到端切片对接技术要求。
三是推进SPN小型化及解耦组网。高等级集团客户专线提出低时延、硬隔离等高质量要求,对SPN小型化提出需求。小型化SPN设备与城域SPN组网,提供端到端的小颗粒硬切片、随路性能监测、快速开通灵活承载等能力。具体实现方式包括设备形态剪裁、标准南向和统一管控、小颗粒切片和随路OAM监测等。
张德朝谈到,灵活组网是小型化SPN的基本要求,部分接入场景也存在灵活部署需求,通过构建统一的管控平台和标准化南向接口,推进SPN解耦组网技术成熟和应用,与城域SPN组网,提供端到端的小颗粒硬切片、随路性能监测、快速开通灵活承载等能力,承载高等级要求的集客业务。
四是5G云网融合。随着核心网络架构演进,边缘云、MEC等已下沉到城域范围,需要SPN、IP网络及云联动实现云网端到端能力服务化。在业务方面,涉及云网业务开通、云网业务调整和云连接性能监测;在网络方面,涉及基于SPN的固移承载融合、传输多专业协同以及传输与IP、云的协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