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戴安澜将军
戴安澜(1904—1942),字衍功,自号海鸥,安徽无为(今属芜湖市)人。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戴安澜曾血战古北口,参与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远征缅甸取得同古会战、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缅北茅邦村殉国。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国内抗战——百般血战、扬我国威1933年3月,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荣获五等云麾勋章。1938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迫使台儿庄之敌后撤,得华胄勋章1枚。1938年5月,在徐州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第89师副师长。1938年8月,率部投入武汉会战,被第31集团军记大功1次。1939年1月5日,升任第200师少将师长。11月,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在昆仑关的战斗中,坚守441高地,毙敌百余人,毁敌坦克2辆、炮4门,缴获枪械百余支,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取得重大胜利。蒋介石赞其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远征缅甸——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1942年2月,挥戈入缅。取得皮尤河首捷,参加同古保卫战,戴安澜在战前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200师官兵面对4倍于己、配备有步兵特种兵和空军的日军苦战12天,英军在尚未通知友军情况下随意撤退暴露同古侧翼给日军,而远征军其他部队又迟迟无法增援,200师孤军奋战,顽强抵抗,歼敌5000余人,最后安全撤出,留给日军一座空城。蒋介石把此次战役称做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1942年4月25日,率部收复棠吉。
魂断异国——马革裹尸酹壮志1942年5月初,中英盟军全面溃败。戴安澜第200师负责掩护大部队撤退,5月18日,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由于缅北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戴安澜终因缺乏药物医治,伤口化脓溃烂,26日在缅北距祖国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壮烈殉国,时年38岁。将军最终还是未能踏上祖国的土地,魂断异国。将军千古——精忠报国,浩气长存戴安澜将军在作战中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作战勇猛,战术灵活,善于用兵;在生活中严于律己,正直、廉洁,爱兵如子;在国家民族大义上,他坚持认为国共两党合作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必要基础,战后的国家建设也需要两党合作。
1942年10月16日,国民党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祀南京忠烈祠。29日,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一枚功绩勋章,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戴安澜在写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中说:“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如此崇高的爱国情怀及为国捐躯的精神着实令后人敬仰,也值得我们铭记,将军千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