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馆长说文物之十五] 左宗棠中秋对联赏析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左宗棠中秋对联赏析
文/图 李周明
一、左宗棠中秋对联
(图1 文物对联:万山不隔中秋月,
千年复见黄河清)
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
——集句题兰州中山东园澄清阁
此对联为晚清名臣左宗棠于1872年秋在兰州所作。此联跋语云:“同治十一年秋七月,入居节署,引河流注园中,甃三池止之,汲用烹饪,毕事书此,并为联两楹。”从联语的内容看,左氏写此联时的心情颇好。据记载,左宗棠于1866年10月调任陕甘总督,先由穆图善署理。1868年8月因镇压捻军有功,左宗棠遂晋升太子太保衔,后再加一骑都尉世职。因督办甘肃回民叛乱遂于1872年秋到达陕甘总督兰州治所——中山东园。此时的左宗棠刚好六十花甲,由于职场得意,恰逢中秋佳节到来,怀乡思亲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挥毫泼墨,一挥而就,形成此联。之前刚来兰州的左宗棠“引河流注园中”,颇让他引以为豪。此事在上期馆长说文物之《从金城揽胜图说起》中说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左文襄公在署东箭道凿饮和池,引黄河水入池,夏秋用水车、冬春用“吸水龙”(抽水机)汲水,这是甘肃历史上第一台抽水机。当时,左公自1860年出山督师至今12年来从未回过老家。这时妻子周诒端已病卒两年半,作为丈夫不能不缅怀往事;作为父亲不能不想念子女。但是,此时仍有“万山不隔中秋月”之语,可见其胸怀多么宽广。胸怀宽广与心情得意往往连在一起。黄河千年混浊,可是今日在我的园中澄清了,“千年复见黄河清”,这又令人多么地得意啊。
(图2 望河亭对联)
建国初期邓宝珊省长在今市委院内的拂云楼两边亦选用此联做匾悬挂,今兰州碑林草圣阁柱联亦是该联。由此可见这副对联对于兰州对于黄河的意义绝非一般。
兰州市文旅局副局长何威在其文章《明肃王移藩后,兰州这支“潜力股”藏不住了》中说道:肃王府古城墙建有拂云楼(原名源远楼,望河楼),后世主甘名臣纷纷题写匾额,其中晚清名臣左宗棠督甘时曾书“大河前横”及“积石导流归大海,倥侗奇剑上重霄”对联。在西边肃王府“澄清阁”阁轩题写“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对联以抒其景。抗战时期,肃王府大堂改为中山堂,楹联题写为“惟公揭平等自由独立解放之旗,唤起四百兆同胞,有如春风来临,瞻仰仪容思保国;此地乃金城王塞古杰时贤所在,继承五千年历史,好挟黄河东下,誓除倭寇出重洋”,一时成为了兰州的历史文化名人争相抒发胸臆之地。
2019年8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州市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沿步道察看黄河两岸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对兰州黄河沿线风景称赞道:“都说江南好,黄河之滨也很美嘛,很舒适。”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不乏夸赞和赏识,也无疑肯定了兰州黄河之滨治理的成就,这让生活在黄河边的兰州人倍感骄傲,兰铁泵站观景亭也因此成为了网红景观。现在,观景亭已经经过省市数位历史专家反复论证,最终定名为“望河亭”,望河亭门柱两侧悬挂对联匾额就是采用左宗棠此副咏黄河之名联: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
(图3 左公市博对联)
据了解,当年拂云楼上此联匾额辗转流落,现藏于高台县博物馆中。兰州市博物馆现收藏有左宗棠的另三幅对联,其中一副名曰:烟树远浮春缥缈,风船解与月徘徊。
二、左公其人与甘肃兰州发展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而对西北人而言,左宗棠之大名更是如雷贯耳,正如左宗棠另一位部下杨昌浚写的那首诗所说: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他所栽种左公柳至今还在黄河两岸、河西古道焕发着勃勃生机。他推动甘肃省与陕西省分闱乡试、分设学政,以免甘肃考生赴陕乡试之苦对甘肃教育产生无法估量的现实意义和进步发展。这些都是小意思,关键是他抬棺收复新疆之举,即可名垂青史!
请看:1867年前后,中亚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祸乱并盘踞新疆,沙俄亦趁机于1871年7月侵占伊犁。伊犁被攻占引起清廷重视,令左宗棠派兵进剿,左宗棠认为: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于是提出了先安定新疆回部再准备收回伊犁的方针。1874年日本侵台,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并且指出,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 ,而且“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于是1875年5月,清廷下诏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平叛新疆。之后,左宗棠按照“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之策,仅一年多时间,左宗棠就指挥西征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清廷嘉其功,诏封二等恪靖侯。1880年4月,年近七十岁的左宗棠带领卫队,抬着一口漆黑的棺材前行,誓意收复伊犁,一个月后,抵达新疆哈密,就地设立行营。据魏光焘(魏源侄孙)《勘定西北记》中说:四月乙卯,宗棠发肃州舆榇以行。五月乙亥,抵哈密。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抬棺西征,老当益壮,一腔热血,守卫家国。然奔赴边关却不得一战,怎能不让人掩面垂泪。因为还没有等到决战,其后不久,清廷便召回左宗棠,派人谈判解决伊犁问题。1882年,沙俄正式交还伊犁,但割去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收回伊犁九城和特克斯一带地区。左宗棠第五次向清朝政府奏请新疆建省,提出乘新疆收复伊始和西征大军未撤之威,不失时机地建省设县。这样顺应民心,有利于百废待举,恢复元气,实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左宗棠恳切陈词终于说服了清朝政府,1884年,新疆省正式建立。
除却以上文治武功之外,尤其左公之于甘肃,对于甘肃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布局和开发。据《兰州通史》中《左宗棠与兰州近代工业》记载:1867年,左宗棠受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西北军务兼任陕甘总督。十余年间,他收复新疆,开发西北,总揽西北全局,掌管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各项事务,为兰州的开发与建设呕心沥血,筹谋方略。在他的主持下,兰州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等一批近代企业相继在兰州创办。这是甘肃最早出现的以蒸汽为动力的近代机器工业,是甘肃近代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是西北近代机器工业的发端。
诚哉威武!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四岁。据说左宗棠23岁结婚时,曾写对联进行自我勉励:“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后来,林则徐途经湖南,两人终在长沙舟中得见。英雄惜英雄,林则徐并以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地图相托左宗棠,还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相赠而言志。
另一晚清名臣曾国藩评价左宗棠时说到: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作者简介
李周明,男,1971年出生,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现任兰州市博物馆馆长。2002年成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明、雨生,网络笔名十八子明、木子周明等。曾在媒体、党政机关任职多年,历任甘肃日报旗下兰州晨报社编辑记者、驻敦煌记者站站长,兰州市委宣传部科员、副处长、处长、副调研员等职,发表各类作品数百万字,出版专著有《和氏璧传》,以及网络作品《奇玉传说》、《一只流浪狗的夏天》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