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磅视频 ||固原第一位农民党员
固原第一位农民党员
彭阳县新集乡峁堡村农民赵福今年很是忙碌,不是在庄稼地里,而是在讲堂上。6月29日下午,彭阳县妇联邀请他去县城给学校的孩子们上一节党课,虽然要讲述的故事已经烂熟于心,但他还是精心准备了讲稿,并且在家看了一遍又一遍。
赵福要讲述的故事,就是发生在他家小院里的有关爷爷赵正明的事儿,“他是在1932年蒿店兵变的时候就知道了红军。‘跟上毛泽东打天下,为老百姓谋好日子’就成了他的理想。到了1935年以后,红军经过六盘山,先是陕西的程子华部队,他作为先遣部队从蒿店进入新集一带,当时,有五个伤员到我们家养伤。到了1935年9月,中央红军谢正才受了伤,而且特别严重,我爷爷就收留到家里养伤。”
这期间,一边是赵正明父子亲人般无微不至的照顾,一边是红军谢正才丰富的革命阅历和北上抗日的革命道理。赵正明从最初对红军及革命的同情和理解,渐渐发展到热切企盼革命早日成功。在与谢正才与日俱增的深厚友谊中,赵正明与党和红军的心也贴得更近了。伤情好转后,谢正才准备返回部队,临行前,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介绍赵正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赵福家里,至今还珍藏着一封书信,我们在上面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1936年四月初六日,(谢正才)介绍吸收我(赵正明)为中国共产党员”,这也是目前赵正明留存于世的唯一一张手记,上面清晰记录了他1936年入党的详细经过。他也因此成为固原地区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一名农民党员。
然而,直到1937年春,援西红三十二军进驻彭阳时,赵正明才携带着谢正才亲手写给他的入党介绍信,面见了红军先遣连连长,正式和组织取得联系,开始配合援西红军开展革命活动。
援西红三十二军进驻彭阳不久,便建立了峁家堡子抗日救国委员会,担任救国会武装干部的赵正明更是跑前跑后,积极宣传抗日政策,发动群众筹借粮草支援前线,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其革命热情曾受到红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的称赞。后来,他随援西红三十二军前往镇原,恰逢国共两党谈判合作抗日时期,亲身经历了如火如荼的民运工作,亲眼目睹了红军与劳苦群众亲如一家的生动场面,更加坚定了赵正明“跟党走”的革命意志。
“在镇远工作一个阶段,西征军东撤又返回当地。1939年,就决定正式成立交通站,当时我爷爷就挑起了这个重任。”赵福继续着他的讲述。
1939年2月,在中共固原县委的帮助下,峁家堡子地下交通站建立,赵正明服从组织安排,担任峁家堡子党支部书记兼地下交通站站长。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他按照“精干隐蔽,长期埋伏”的地下工作要求,以公开经营杂货铺为掩护,负责接送、照顾开展革命工作的过往人员;打探、收集敌情,转送情报、文件;配合边区采办急需物资;保护帮助进步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商贸活动。
1948年后,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党在白区工作迅速活跃,赵正明在中共海固工委领导下,依托交通站恢复石家沟口、峁家堡子、田家什字等地党的工作,发展中共党员,壮大党的组织。1949年1月,海固工委领导艾青山、薛光进驻峁家堡子交通站,领导海固敌占区的地下党组织。这期间,赵正明又增开了染坊,扩大铺面,以掩护党的地下工作“指挥部”的安全。全国解放前夕,敌特疯狂破坏,地下交通站暴露,情势万分危急。赵正明挺身而出,利用敌甲长身份,及时掩护长住交通站的地下工作人员安全转移,然后巧扮差员,脱险来到边区。
“过了一段时间,在事件平定以后,爷爷又返回原地继续开展工作。他不死心、不灰心,说他亲自建立起来的交通站不能就这样随随便便给毁了。于是,他又重新想办法把交通站给组织了起来,继续为党尽职尽责地做地下工作。”
在险恶的斗争环境中,赵正明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峁家堡子交通站也成为党在海固敌占区最集中的落脚点和最可靠的前哨站。在它的影响带动下,党的工作不断延伸并向周边扩展。新中国成立后,赵正明历任固原县蒿店、张易区区长,固原县粮食局局长等职。1958年,响应国家精兵简政的号召,回乡务农,直至1983年离世,享年80岁。
“爷爷回来以后就带领峁堡村村民植树造林、平田整地、打水坝、种粮食,为党做贡献,一直工作到1970年以后。他老了,就回家看孙子。我感觉爷爷对共产党一直特别有信心,爷爷说,‘我一辈子只信共产党,跟着党走就是对的’”。
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赵正明就将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听党话、跟党走”成了他一生不变的信念。革命战争时期他不怕牺牲,用生命守护着峁家堡子地下交通站;和平年代,他一心为公,尽忠职守,无怨无悔。因为他知道,共产党没有任何私心、私利,有的只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是党员,他做到了。
“2013年,彭阳县在我家院子立了碑,建了陈列室。我要把爷爷和峁家堡子地下交通站的故事讲好,将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如今,讲述爷爷的故事,守着峁家堡子地下交通站旧址,成了赵福的责任和荣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