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荆轲刺秦失败完全是燕丹的主意, 因为燕丹有个想法, 简直太天真了
荆轲刺秦失败,有人归之为荆轲无能,说他就是个混吃混喝的骗子,武功低劣的简直不值一提。
理由是:
荆轲刺秦
剑客讲究十步之内无敌,可荆轲呢,已经把嬴政抓住,还被人家逃掉,最后居然反被抽出长剑的嬴政杀死。
表面上看很有道理,但却忽略了一点。
荆轲重伤之后扔出匕首,想一击毙命,未曾想被嬴政躲开,匕首插入铜柱,让嬴政眩晕半天才清醒过来。
重伤之后还能扔出匕首,插入铜柱,用现在的话说,荆轲的内功恐怕是相当高深的,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荆轲还是很有真本事的,并不是只会说大话的骗子。
可既然武功那么高强,为什么还在猝起之下,突然袭击,还杀不死嬴政呢。
事实上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跟燕太子丹有关了,也就是说,荆轲刺秦失败,在形势极为有利的情况下还没杀死嬴政,全都是燕太子丹的主意,为什么这么说,事情其实是这个样子滴。
燕太子丹请来荆轲后,对他非常好,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恩礼的无话可说。
江湖上的人都讲个恩怨分明,荆轲更是此中大丈夫,出于感激的缘故,对燕太子丹必然要以死相报,想尽办法完成燕太子丹吩咐的使命。
因此,荆轲也想了不少主意,包括劝死秦国逃犯樊於期,要来燕国最肥沃的督亢地图,他做这一切准备,都是为接近嬴政做准备。
由此可以看出,荆轲其实是个非常优秀的刺客,对刺杀任务考虑的相当周到,如果事情按照荆轲的计划发展,那么,秦始皇必然是必死无疑的。
可就在荆轲出发的前一天,燕太子丹又嘱咐了两句,他这一说不要紧,完全坏事了。
燕太子丹嘱咐了什么?
易水送别
诸侯服秦莫敢合从,诚得勇士刼秦王得反侵地,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他对荆轲刺秦的任务设想了两种结果,哪两种?
简单点说:
一:劫持秦王,让他签订条约,归还被侵占的燕国土地,并且答应永不犯燕;
二:实在不行,再杀死秦王。到时候秦国文武不和,国内必将产生动乱,因之联合诸侯,则破秦一定会取得成功。
看见了吗,燕太子丹就这么矛盾?
一方面行匹夫之勇,打算派一个刺客安定天下大事;一方面又想起自己还是个政治家,打算以要挟的方式逼迫嬴政签订条约。
把安定天下大事的希望寄托在秦王嬴政能说话算话上。
40
多年前的蔺相如就知道秦国一向说话不算,往往口血未干就兵戎相见;
60
多年前的楚国也知道秦国一向说话不算,因为约好楚怀王到武关谈判,最后居然变成扣押人质。
有过这样的先例,数十年之后的燕太子丹倒认为秦国有可能成为重诺守信的君子,他干着小人的勾当,却希望人家成为君子,忘记了大争之世,哪有什么信义可言,遵循的无非是利与势而已。
你说这想法天真不天真,也就是说,在荆轲出发之前,燕太子丹就规定:最好的结果是争取秦王嬴政签订合约,实在不行,再杀了他。
需要速战速决的刺杀行动他给设定了种种规矩,荆轲再聪明也不过一介武夫,这个武夫又对燕太子丹心存感激,如今既然太子都这么吩咐。
那荆轲作为个很合格的刺客,还不得按照太子的吩咐,争取最好的结果,于是呢,就出现了已经抓住了秦王嬴政,还被人家挣脱袖子跑掉的事情。
事后荆轲也解释:之所以刺杀不成,无非是想胁迫嬴政签订条约而已。
刺秦失败
?因此,也可以说要没有燕太子丹事先规定的条件,以荆轲的本事,刺杀秦王嬴政怎么会失败呢,要知道,荆轲所用的匕首除削铁如泥之外,还是淬了毒的。
淬毒之后,燕太子丹专门找人试验过,那是划破一点皮,都能要人性命的。
从这个角度讲,荆轲刺秦失败,完全是燕太子丹的主意,可堂堂燕国太子,战国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想法居然还那么天真,也真是可笑之极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