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笔下的摩诃池

原标题:花蕊夫人笔下的摩诃池

王果/文

名噪千年的成都摩诃池,其遗址现身于今顺城大街的西侧、原成都体育中心的地下,经过数年的考古发掘,众多信息逐渐披露,相信不久以后,消失已久的摩诃池将会以文字的、数字的、复原效果图的形式,重现人间,不能不说是成都城市历史钩沉中的一件幸事。

摩诃池始建于隋朝,隋炀帝开皇二年(585年),益州刺史杨秀为修建成都子城,挖土筑城,留下的大坑成了一个人工湖。一位西域僧人云游至此,开口说“摩诃宫毗罗”(梵语),意思说这里广大有龙,于是得名“摩诃”。此后摩诃池屡经变迁,水面最大、最华丽的鼎盛阶段,无疑是在五代时期,王建、孟知祥先后建立前蜀、后蜀政权,成都成为帝王所居的政治中心,大量宫殿建筑在成都城中建成,摩诃池也被纳入宫苑范围,改名龙跃池,又改名宣华池。

五代时期的著名女诗人花蕊夫人,一说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夫人徐氏,一说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在留存世间的百余首《宫词》当中,主要篇幅多是描绘摩诃池的宫殿、亭榭、廊道、花园的四季景色,成为前蜀或后蜀宫廷生活最完整最细致最生动的记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晚唐、后蜀时期的成都风貌。

水面 绿波宽似海

隋朝诞生的摩诃池不过是一个取土坑而已,到了唐末五代,王建在成都称帝,在摩诃池边修建他的宫苑,即将这片水域极大拓展,在花蕊夫人的笔下,这片水面茫茫无涯,九曲回环,展眼望去,仿佛是一派江南水乡的风光:

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

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去碧波中。

摩诃池到底有多大呢?据史料上记载,修成之初面积达500亩,随着唐代将郫江水和解玉溪水引入摩诃池,摩诃池的水量变得十分充足,经过后蜀扩建,水域面积更大。目前的考古发掘显示,以成体中心南侧为座标,以西至现在的西华门街,以北至骡马市,这个范围都属于摩诃池。看看花蕊夫人的诗,看看“展得绿波宽似海”的诗句,我们就会知道,当年的摩诃池小不了:

旋移红树斫新苔,宣使龙池更凿开。

展得绿波宽似海,水心楼殿胜蓬莱。

浩大的水面并非是一览无余的一片白水,而是有所规划设计,巧妙布局,其中的部分水面就长满了莲叶,盛开着莲花,后妃宫女在此采莲,兴致好的时候也顺便开展一下水上竞渡活动,好似今天大家都熟悉的划龙舟比赛:

内家追逐采莲时,惊起沙鸥两岸飞。

兰棹把来齐拍水,并船相斗湿罗衣。

古时人们将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定为荷花生日。每逢这一天,男女老少都纷纷到荷塘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场面很是壮观,所以这一天又称为“观莲节”。采莲的盛况,在花蕊夫人的描写里甚多,今天成都还有荷花池、上莲池、下莲池等地名,可见成都自古水系发达,与莲荷有着深切关系。

除了一般的水面竞速活动,某天,皇帝还在水面上玩起了“水秋千”。“水秋千”是一项怎样的游戏,是不是就像今天的水上滑板运动,我们已不得而知。当年的妃嫔宫娥们也难得一见,看到摩诃池中的这一份稀奇,她们纷纷打起帘子,站在沿湖的每一面窗户前,远远地围观:

内人稀见水秋千,争擘珠帘帐殿前。

第一锦标谁夺得,右军输却小龙船。

建筑 消暑取暖设施齐全

当年的摩诃池畔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华丽建筑,如会真殿:

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

净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床。

湖中的岛上,经过一番大拆大改,新建起了一处殿宇,名叫重光殿:

殿名新立号重光,岛上亭台尽改张。

但是一人行幸处,黄金阁子锁牙床。

这些分布在摩诃池内外的建筑,都供皇帝游览巡幸,诗中“一人”二字即指“天子”。只要皇帝去过一次,哪怕只住过一宿,从此便重门深锁,当然是不许别的什么人再去打扰了。

某年,池边岸上还曾新建起一个专门存酒的酒库,专供皇帝宴饮所需:

酒库新修近水傍,酦醅初熟五云浆。

殿前供御频宣索,追入花间一阵香。

当年摩诃池畔的蜀宫中,还有一些出乎人们意料的建筑设施,比如为了避暑,池边曾新建了一所凉亭子:

七宝阑干白玉除,新开凉殿幸金舆。

一沟泛碧流春水,四面琼钩搭绮疏。

盛夏的一天,皇帝巡游到这里歇脚,还在这里吃了一只小香瓜:

沉香亭子傍池斜,夏日巡游歇翠华。

帘畔玉盆盛净水,内人手里剖银瓜。

冬天御寒,皇帝的住处还建有取暖的地火炉。地火炉的设施,我们今天在北京故宫里能够看到,那是清朝皇帝后妃们的享受,岂料更早的一千多年前,蜀宫里也有这种设施,不足为奇:

密室红泥地火炉,内人冬日晚传呼。

今宵驾幸池头宿,排比椒房得暖无。

除此之外,摩诃池边还有一项更为奇异的设施,是将摩诃池中的水,用水车提升到高处,再从皇帝寝殿的房顶上放下来,模拟檐头雨水的声音,为的是给皇帝助兴,为皇帝纳凉。有了这样的“人工雨”,皇帝倒是开心凉快了,苦的是烈日下不停踏水的太监们:

水车踏水上宫城,寝殿檐头滴滴鸣。

助得圣人高枕兴,夜凉长作远滩声。

游乐 泛舟打球莺歌燕舞

王建907年在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71岁去世后,第十一子王衍继位,时年仅18岁,因为追求享乐,行事荒唐,被认为是“呆童”,七年后亡国。后蜀开创之君孟知祥称帝于934年,同年死,第三子孟昶继位,时年也仅只有16岁,在位31年,国亡。花蕊夫人既然是王建的夫人、后主王衍的母亲,或者是孟知祥的儿媳后主孟昶的夫人,那她笔下写到的这位帝王,若非是王衍,那就是孟昶,这是两个年少上台的败家“皇二代”,他们的生活都是侈靡而荒唐的。

摩诃池奢华绮丽,成为皇帝日常行乐的核心区域。一天,皇帝在水面泛舟游乐,而且就在船上开宴进餐,因为这艘新打造好的游船是一艘“厨船”,是可以在上面用火的多功能水上餐厅。临近中午,皇帝想吃细切的鱼肉(鲙),有人赶紧传出话来,命专职待命的打鱼人在湖里现抓河鲜:

厨船进食簇时新,侍宴无非列近臣。

日午殿头宣索鲙,隔花催唤打鱼人。

这些“打鱼人”当然不可能是普通的渔夫,很可能是由宫中太监充任。皇帝也会亲自泛舟钓鱼,这天还钓到了一条红鱼,大概就是著名的锦鲤吧:

钓线沈波漾彩舟,鱼争芳饵上龙钩。

内人急捧金盘接,拨剌红鳞跃未休。

摩诃池边除了供皇帝游幸的宫殿外,还有不少用于运动游戏的场地,比如球场:

小球场近曲池头,宣唤勋臣试打球。

先向画楼排御幄,管弦声动立浮油。

当年的摩诃池畔蜀宫中,以皇帝为首的这帮人聚在一起打球,打的是什么球呢?是马球。一天,皇帝还亲自教授一位宫娥打马球,鞍前马后的可贴心了,裁判也明白皇帝的小心思,回回都让这位宫娥赢球:

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

上棚知是官家认,遍遍长赢第一筹。

打球打痛快了,肚子也饿了,内苑中的御宴早已准备就绪,埋头喝酒吃饭太单调,免不了还要招来教坊诸伎乐演奏助兴:

西球场里打球回,御宴先于苑内开。

宣索教坊诸伎乐,傍池催唤入船来。

当年蜀宫中的音乐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震惊世人的王建墓出土伎乐浮雕,为我们保留了当年的宫廷演奏实况。每天每刻,美妙的音乐声都萦绕在摩诃池畔,那是蜀宫的乐队在演习排练吧:

三清台近苑墙东,楼槛层层映水红。

尽日绮罗人度曲,管弦声在半天中。

甚至到了夜晚,还有人在摩诃池边的花树之下,唱歌奏曲,当年摩诃池边的浓浓夜色之下,该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啊:

离宫别院绕宫城,金版轻敲合凤笙。

夜夜月明花树底,傍池长有按歌声。

而且诗中写到的这位皇帝,似乎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甚至还是一个作曲家,他新制成的曲子,很快就在摩诃池边流行开了:

御制新翻曲子成,六宫才唱未知名。

尽将觱篥来抄谱,先按君王玉笛声。

觱篥是一种吹奏乐器,王建墓中的二十四伎乐浮雕中,就有它的惊艳形象。

日常 花蕊夫人“非虚构”写作

花蕊夫人的《宫词》不是一种艺术“虚构”,而是一种“非虚构”写作,真实反映了宫廷生活,其中不少诗词都提到了生活在摩诃池里的宫女。

数以千计的宫女日常如何管理,是一件大事。据花蕊夫人记载,宫女太多,分成六局二十四司,为了方便管理,还给每一位宫女画像造册,可就算这样,她们的名字还总是被叫错,因为领头的任职宫女,常常更换新人:

六宫官职总新除,宫女安排入画图。

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频见错相呼。

花蕊夫人还记录了每月月初,宫女们排队领月俸钱的一幕:

月头支给买花钱,满殿宫人近数千。

遇著唱名多不语,含羞走过御床前。

当年宫苑里似乎还很时兴玩弹弓,摩诃池边时不时都有操着弹弓打鸟玩的宫女:

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

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

为了打鸟,她们甚至不惜弄得满园花叶凋残,一片狼藉:

侍女争挥玉弹弓,金丸飞入乱花中。

一时惊起流莺散,踏落残花满地红。

这些生动的生活场景,当年都曾经真实发生在摩诃池畔,也就是今天的顺城大街、人民中路及其附近的一带。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