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给简牍安个家,让文物“活”起来

原标题:甘肃:给简牍安个家,让文物“活”起来

烈日炎炎,机声隆隆。6月3日,记者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建设工地看到,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据介绍,这个项目自2017年组织建设以来,目前已完成两段地下室大体积筏板浇筑,主体工程计划于8月底前完工,预计2021年年底全部建成并向公众免费开放,日接待观众可达6000人次。

↑甘肃简牍博物馆建设现场。黄鹰摄

甘肃是简牍大省,其汉简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的82%。但甘肃简牍博物馆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没有馆舍,文物保护、整理、研究等工作开展困难,大量珍贵文物未得到有效展示和合理利用。甘肃简牍博物馆建成后将结束此种“有馆无舍、馆展分离”的状态,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甘肃简牍博物馆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片区,占地37987.75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现有馆藏50129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679件(组),二级文物3160件(组),包括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悬泉汉简及魏晋简牍等39465枚简牍和汉代帛书、悬泉西汉纸、汉代毛笔、屯戍用品及其它文物10664余件。

↑甘肃简牍博物馆建设现场。黄鹰摄

据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介绍,作为国家唯一一个省级简牍博物馆,其所藏秦汉魏晋简牍数量巨大、形制多样、简册众多、内容独特,所收藏文物对于研究秦汉魏晋时期河西走廊段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民族交流、军事防御、津关制度和文书制度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外,数万枚西北汉简明确而详细地记载了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对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的军事防御、邮驿交通体系的支撑措施,对西域诸国的有效管理以及与中亚、西亚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具有传世文献所不可替代的重要史料价值。

同时,简牍对坚定文化自信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馆建成后将真正做到让身边的文物‘活’起来。同时,我们将把甘肃简牍博物馆打造成甘肃文化自信的精神高地,使其成为甘肃文化的新名片。”朱建军。(经济日报记者 李琛奇 实习生 黄鹰)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