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人为什么称台风为“打风痴”“割稻客”?温州谚语传说没听过

原标题:瑞安人为什么称台风为“打风痴”“割稻客”?温州谚语传说没听过

又到台风季节。今年第一个影响温州的强台风“烟花”造访,裹风携雨,“台风”一词自然又成为“流量王”。笔者摘录数则儿时听到的民间有关台风传闻,以供谈资。

和台风有关的几则谚语

七八十年前,笔者孩提时,飞云江两岸民间还没有“台风”这个名词,就连小学常识课本,也称台风为飓风。民间父老通称它为“风痴”,也叫它“暴(读‘报’)”和“雪子暴”,个别人则恶称其谓“割稻客”。

“风痴”,是说风太大了,到了疯狂癫痴的地步,拔木、毁屋,夹挟洪水祸害生灵,成了人们痛恨的风魔,故给它取了“风痴”的恶名。 民间还借它的恶行,通过联想产生了几则富有哲理的谚语。如:“求雨求个大风痴,求男求个败家子”。

过去农民在酷暑久旱时,最怕稻禾缺水干枯,导致歉收、减产,迷信求老天,求神佛可以普降甘露,以解厄运。本来酷暑苦旱后,形成风痴也是自然规律,却被古代农民误认为是老天所赐,哪知求雨偏求来大风痴,把庄稼浸泡、冲刷个精光。很像百姓结婚后盼望早点生子添个劳动力,好养家糊口,哪知久婚后得子,过分宠爱,舍不得严格教育,酿成败家之子,把好好的家庭败个精光,跟遭遇大风痴一样。抗旱、抗台要两手打算,跟盼子、教子两不偏废的道理一样。

台风过后,房屋塌毁。管陶 摄

又如民谚“风痴碎(小),回南大”。未登陆前的风痴,以东北风为主,登陆后便转为东南风,叫“回南”,片刻风量比未登陆时更大。所以说“回南”大。这则民谚常用来比喻不虚心接受别人批评的人,反而用尖刻的驳斥来报复批评者的现象,很像“回南”比风痴厉害。

“暴”,是民间对刮大风的另一称呼,“暴”方言读“报”,“刮风”也称“起暴”。雪子又称雪霰子,根据历代老农经验,从当地冬春间落雪子的那天,后推120天,一般会发生台风,叫“雪子暴”。这是历代农民对台风规律积累的经验,颇有几成应验。

“割稻客”,是水稻种植地区因抢收早稻时劳动力不足,请山区农民前来帮忙。称呼他们为“割稻客”,原为尊称。后来用这个称呼来作为风痴的代名词,比喻风痴一来,把农民们半年辛苦的果实全付诸东流,变成恶称。可见,以上民间对台风的称呼和谚语,表现农民对风痴有多大的惧怕和憎恨!

瑞安马屿镇农民在台风来临前抢收早稻。苏巧将 摄

关于“打风痴”的一则传说

“百亩田礁单闪”,是飞云江两岸历代老农对风痴成因的朴素而带有神话色彩的“总结”。笔者孩提时,每当“打风痴”时,大人们不落垟劳动,小孩上不了学,都围着老人听他们讲“闲谈”。他们认为打风痴的原因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百亩田礁单闪”。

据说,百亩田礁是飞云江口东南的岛礁,有百亩田那么大,故名。礁里有个千年蚌精,凡蚌,壳里都有一颗或几颗明珠,千年蚌精壳里有颗又大又亮的明珠,是稀世瑰宝,所以蚌精平时不轻易张开蚌壳,生怕千年修成的明珠被妖怪,尤其是野蛟们抢去。

只是当久旱酷暑,蚌精躲在蚌壳里实在闷热难熬,才想偷偷张开片刻透透海风。就这么张开片刻,壳里明珠的珠光立即会直射海天,这被历代农民说成“单闪”。四海蛰伏的野蛟一望见明珠射出的光芒,立刻就跃出海底,拼命扑向百亩田礁来抢蚌珠。它们知道,谁飞得快,先抢得明珠,就能成龙,好上天庭,专司行云布雨,身价百倍。

于是野蛟们飞腾,狂风大作,急雨倾盆,蚌精也早有提防,赶紧关闭蚌壳,如果稍慢半分,蚌壳便会夹着冲进来的蛟头,在壳外的蛟身、蛟尾急速翻腾,搅得风雨更大,这便是“打风痴”的成因。

2013年台风“菲特”来袭,瑞安城区一片汪洋。杨冰杰 摄

现在我们用科学的眼光来分析,“百亩田礁单闪”虽然十分可笑,但在旧社会,父老们代代用自己眼见的现象想象出神话来,而且相信它。这个神话般的传说中未尝没有几分朴素的自然现象成分,而且形象动人。当然,父老们对这个故事还有续编。即天庭知道了,会立即让雷公鸣雷向蚌精和野蛟们示警。所以风痴前,凡雷声大作,风痴或会转向、停止。这又是个可笑而有些令人相信的故事的结尾。记得儿时,凡遇发风做暴,总是希望上天会打雷,好让“风痴”早点结束,少点罪孽。

人类认识自然,总是从朦胧的初级阶段的神话般的想象开始,经过不断探索,到逐步地科学认知。以上人们对台风的取名和台风形成原因的神话般传说,正是认识台风过程中起始阶段的记录。

村名“二年”:铭记古时的一次大水灾

瑞安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台风(规范称呼: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是自然灾害中最常见、也是损害、破坏性最大的恶劣气象。

从历史看,每年影响瑞安的台风多发生在7月至9月份,最早会在5月,迟则10月也有可能。根据历史记载,台风对瑞安正面袭击最厉害的年份是南宋乾道二年(1166),这年农历八月十七晚上,百姓解衣就寝时,忽然刮起大风,挟暴雨,海边潮水乘风倒灌陆地,冲进瑞安城中,整个瑞安沿海平原被淹没如汪洋。到了四更天时,东南风向转向北风,海潮退去,瑞安浮尸蔽江,约7000多具(也有说死者万人),生存者仅十分之一。瑞安沿海大部海堤、江埭、陡门被冲毁。

温州永中街道坦头村峰门山一面石壁上阴刻一艘帆船图案,下刻“乾道二年水满到此”八个字。据此处水位的帆舟距地面的高度,推测当年浪高可能达40至50米。

这一次受损地域南至福鼎,北面波及台州黄岩。瑞安飞云江南岸的万全垟(含平阳县域以北,西至瑞安马屿)村庄被淹没的不少。据叶适《水心集》记载,今飞云街道吴桥行政村南部有个自然村名叫“二年”村,就是南宋乾道二年八月十七的大台风、大潮水,整个村庄被淹没后,原居民死伤离散,平阳县山区林姓人员在灾后迁到这里定居,改村名为“二年”。“二”字俗音“冷”,即“冷年村”。现在这个自然村还只有近400户,不到1000人(1988年为388户870人)。这样的例子在万全垟并不是独一无二。

9417号:当代损失最严重的台风

9417号台风带来强降雨,瑞安农田受淹 管陶 摄

当代,对瑞安影响最大、损失最严重的台风是1994年8月27日的9417号台风,正面袭击梅头(今属龙湾区海城街道),风力12级以上。瑞安城关最大阵风38米/秒,24小时降水量324.4毫米,飞云江河口潮位6.88米(吴淞基准)。瑞安全市死亡360人,失踪5人,重伤780人(部分为外地来瑞打工人员),倒塌房屋8.35万间,750家企业厂房倒塌。瑞安市域内海堤、江堤被冲垮51公里,农田受灾41.4万亩,耕地被毁1.8万亩,死亡牲畜8.5万头,经济损失达45.67亿元。

受台风影响次数最多的年份是1961年,全年共7次。那年暑期,瑞安城关中小学教师赴飞云江南岸帮助当地公社夏收夏种,后来又转为抗台,在当地连续居留近一个月。

作者:宋维远 编审:瑞安市社科联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