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朝灭亡时,全国还有九位总督,他们最后结局都是怎样的?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携末代皇帝溥仪发布了《清帝退位诏书》,统治中国268年的大清王朝就此宣告灭亡,同时也标志着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制度的正式终结。
而就在清朝灭亡之前,清朝在全国范围内还有着九位高权重、节制一方的总督,分别是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直隶总督张镇芳、两江总督张勋、两广总督张鸣岐、闽浙总督松寿、湖广总督瑞澄、陕甘总督升允、四川总督赵尔丰以及云贵总督李经羲。
这九位总督最终的结局究竟如何,这里我就来为大家做一个介绍。
东三省总督,是清朝时期最晚设置的总督之位,在此之前,东北三省的事务由三省的将军,即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管辖。后来,朝廷中央为了加强对于东三省地区的统治与管理,于是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时候,正式设立了东三省总督,并且在奉天、吉林、黑龙江设置巡抚,正式改东三省地区的“军府制”为“行省制”,此后曾担任过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则成为了第一任东三省总督。
宣统三年(1911年),赵尔巽开始担任东三省总督一职,在此之前他曾先后历任湖南巡抚、户部尚书、盛京将军、四川总督等职,从政经历非常丰富。
而就在赵尔巽出任东三省总督的时候,“辛亥革命”已然爆发,此时的赵尔巽是不折不扣的“保皇派”,坚决反对共和制度,并且大肆抓捕和屠杀革命党人以及支持共和的人士,手段极为残忍,使得整个东三省地区的革命氛围极为消沉。当然,赵尔巽的如此举动也为他招来了不少的反对声音。
就在宣统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正式灭亡后,赵尔巽也被解除职务,开始在青岛隐居。
袁世凯主政期间,邀请赵尔巽出山,起初遭到了拒绝,但在袁世凯主动为赵尔巽的弟弟、曾任四川总督的赵尔丰“平反昭雪”后,赵尔巽才选择正式到北京任职。
当然,赵尔巽的主要工作还是编修《清史稿》,为此他倾注了自己最后十多年的全部心血,直至1927年正式完稿,而赵尔巽也在这一年去世,终年83岁。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开始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而作为袁世凯的兄嫂之弟,张镇芳也在袁世凯的帮衬下平步青云,权势、地位与日俱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朝廷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削夺兵权,将其调任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张镇芳则就此成为了最后一任直隶总督。
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正式建立后,张镇芳也被袁世凯任命为河南总督,只不过仅仅两年之后的1914年,张镇芳便被袁世凯撤职了。至此开始,张镇芳便开始逐渐远离政治,并且开始积极投身于金融界,他先后担任了北方银行董事长.、盐业银行董事长。
1933年,张镇芳病逝,享年70岁。
在这九位清朝最后的总督中,张勋无疑是最为人所熟知的。
1911年武昌起义后,张勋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继续对抗革命军。而在清朝灭亡后,张勋为了表明自己对于大清王朝的忠心,则率领着他的部众全部留着辫子,因而他也被人称为“辫帅”,他统领的军队则被称为“辫子军”。
1917年,时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之间爆发“府院之争”,而张勋则是打着调停”府院之争”的名号,带兵进入北京。7月1日,他与康有为等人共同拥立溥仪复辟,史称“丁巳复辟”。
然而这场“复辟闹剧”仅仅持续了12天,便随着段祺瑞组织“讨逆军”进入北京,击败张勋的“辫子军”而宣告终结。于是溥仪再度退位,张勋则是先逃到了荷兰大使馆,后又逃到了天津的德租界,至此便在天津定居了下来。
从这以后,张勋不再过问军政事务,开始投身商界,由他独资或投资经营的当铺、电影公司、银行、钱庄、金店、工厂、商店等企业,共计七十余家,总资产更是高达五六千万之巨,成为当时有名的富翁。
1923年,张勋在天津病逝,终年69岁。
1910年,张鸣岐依靠向当时位高权重的庆亲王奕劻行贿,成为清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任两广总督。他一直反对共和、反对革命,残酷镇压了广州黄花岗起义,成为了革命人口中的“刽子手”。
辛亥革命之后,由于担心会招来报复,于是携款潜逃日本,后又回到国内,做出了许多为人所不齿的事情。
他先是拥立袁世凯称帝,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为日本人特务卖命,“七七事变”爆发,张鸣岐公开投靠日本人,担任日伪政府要职,正式成为了人人唾弃的汉奸。
1945年9月,张鸣岐在全国人民的一片骂声中去世,而他也就此成为了这九位清朝末代总督之中,声名最为狼藉的一位。
松寿,满洲正白旗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被任命为闽浙总督,在此之前,他曾先后历任、江西巡抚、江苏巡抚、热河都统、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察哈尔都统等职,深得朝廷的信任与器重。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福建革命党人在彭寿松的带领下,联合福建新军协统许崇智等人,在这一年11月8日发动起义,而松寿则是拒不投降,率领旗营官兵负隅顽抗。双方激战一个昼夜,松寿眼看大势已去,随即吞金自尽,以死殉国。
松寿也就此成为了在辛亥革命中,唯一一位为大清王朝殉国的封疆大吏。
瑞澄,本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隶属于满洲正黄旗,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主和派代表、大学士琦善的孙子。1910年瑞澄被正式任命为湖广总督。
1911年,就在瑞澄的“眼皮底下”,爆发了武昌起义,瑞澄随即弃城逃至上海,不久后再又逃往了日本。
虽然在这之后,瑞澄重新回到国内,但是他的家财早已被抄没,其存于钱庄之中的钱财也被没收。1915年,瑞澄死于上海寓所之内,终年52岁。
作为湖广总督的瑞澄,对于四川保路运动以及后来武昌起义的爆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他也就此被人戏称为大清王朝覆亡的“内部掘墓人”。
升允,陕西巡抚、江西巡抚、察哈尔都统、陕甘总督等职,宣统元年(1909年)被革职,武昌起义爆发后,被官复原职、重新启用。
后来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但升允却在为复辟大清王朝不断奔走,但最终均是以失败的结局收场。
1931年升允在天津去世,终年73岁,溥仪还为其赠谥号为“文忠”,足可见其对于大清王朝的忠心。
赵尔丰,就是前文中提到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弟弟,他于1911年4月,正式接替哥哥赵尔巽成为了末代四川总督。在此之前,他曾带兵平定巴塘叛乱,成功收复了西藏。
1911年8月,“四川保路运动”爆发,赵尔丰率兵镇压,而这一事件也成为了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导火索,同时也为之后武昌起义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至于赵尔丰,则也因为这一事件被免去了四川总督一职。
武昌起义爆发后,四川地区宣布脱离清廷,并成立了军政府,然而,整个四川也就此陷入动荡之中。这个时候,被推为四川都督的尹昌衡,下令逮捕了赵尔丰,在对其进行了一场“审判”后,赵尔丰也就这样被当场处决。而他也就此成为了这九位末代总督之中,结局最为凄凉的一位。
1909年,李经羲出任云贵总督。由于其在云贵总督任上,大力支持兴办讲武堂,军中一大批军官均系其培养,再加上其对蔡锷也有过重要帮扶,因而在辛亥革命期间,他和他的家人得以被礼送出了云南,受到了充分的保护。之后袁世凯掌权,李经羲也得到了袁世凯的重用。
1917年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爆发“府院之争”,黎元洪在罢免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后,让李经羲出任总理一职。只不过,随着张勋率领“辫子军”进京,拥立溥仪复辟,仅仅做了一周总理的李经羲便遭到了罢免,所以他在当时也被称为是“短命总理”。之后李经羲便彻底离开了政界,选择了隐居,以写诗撰文度日。
1925年,李经羲病逝于上海,终年65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