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16年前,康有为在国外以150万买下一座岛,如今该岛所有权归谁?
引言
在1898年一场晚清自救变法中,当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旧势力反攻倒算时,有一个人偷偷逃离中国登上了去往法国的轮船,这个人就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头号人物康有为。在那场注定不可能成功的“百日维新”中,康有为表现极为活跃,说起康有为,作为中国人一定不会陌生,在历史上康有为因提倡学习西方,积极筹谋晚清改革而闻名,但另一方面,康有为也是近代历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尤其是当一大群怀着视死如归心情的同僚被逮捕并被慈禧送上刑场时,康有为选择了逃往海外,而有关他众多争议的历史真相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01
早年时期的康有为可以说是广东当地的“神童”,由于酷爱读书并且热衷于时政,年纪轻轻的他就展现出了和其他孩童不一样的天赋和才华。也许是因为“神童”的称号给了他足够的自信,以至于到后来助长了他内心中自负狂傲的一面。
20岁时,康有为就开始针对性地对韩愈的作品指手画脚,并且措辞激烈,让周围的人对他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虽然康有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但才华横溢的他还是获得了不错的发展机遇。
一年后,康有为离开广东来到了英国人管理下的地方,在这里他深深感受了西方文明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科学技术,怀着崇拜和敬仰的心态,康有为回家后开始在当地大肆宣扬“西学”,和那个年代绝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康有为虽满腹经纶但仍然多次落榜,求取功名不得,他只能依靠在当地的所见所闻来提升知名度。
02
1891在广州,康有为在一次讲学中,大力宣扬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中“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和“女子不用缠足”等观点,在当地轰动一时,也正是这次讲学,康有为认识了一个叫做梁启超的年轻人,两人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立志以“西学”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改变旧制服以挽留国家。
德国抢占山东青岛后,义愤填膺的康有为上书光绪帝,除了痛斥德国人的强盗行径外,还用自己独特的目光为晚清规划了未来的蓝图以及救亡图存的种种措施。
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但很快遭到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旧势力反击,康有为为避祸开启了他的海外逃亡之路,但是与其说是“逃亡”不如说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从1898年开始,16年时间里康有为几乎把整个西方世界逛了个遍。而在1904年当他来到瑞典时,偶然间发现一座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小岛,于是不惜花费28000克朗将其纳入囊中,此后又花了8000克朗修建园林,换算成如今的货币价值大约是150万左右。
03
有人问,一个逃跑之人怎么会带着如此巨大数额的财产去瑞典呢?其实这150万并不是康有为的,甚至,这150万元可以说是他“招摇撞骗”弄来的钱。
康有为作为近代著名人物和爱国学者,逃跑期间每到一个国家便打着“保皇党”的身份号召华人势力捐款资助他帮助光绪帝,帮助那些水深火热的百姓。可是,这些由华人华侨捐助的钱最后不但没有成为救亡图存的经费,反而成为了帮助他继续旅行
的
盘缠。
今天,这座被康有为买来的小岛早已被瑞典人收回,不再属于康有为和他的家族,而当年他花费的150万元也早已不知所踪,荒废的小岛在瑞典人的开发下,如今已经成为了当地一个与康有为有关的著名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游客来参观。
结语
康有为的故事或多或少大家都有听说,对于他的印象和历史评价,作为国人还基本停留在“戊戌变法”和“公车上书”的事件中,有人说他是难得一遇的爱国学者和晚清坚定的改革派,也有人认为康有为的改革弊大于利,不仅没有改变现状反而加剧了社会的沉沦和没落,更有甚者拿他与慷慨赴死的谭嗣同做对比。
其实,作为近代历史上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康有为的人生其实很精彩,变法虽然失败,但并不影响他的历史地位,而他花费150万元购买瑞典海岛的故事也必将成为一段有趣的经历成为中国和瑞典两国人民对这位大人物茶余饭后的谈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