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颗定时炸弹,可能会害死手游市场!
2021年7月12日,包括文化和旅游部在内的十部门联合印发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其重点领域中5G+文化旅游赫然在列,在数字技术赋能之下,我国文旅产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动态?数字文旅已有哪些经验成果,又将去向何方?关注公众号“文化产业观察”回复“数字文旅”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的移动游戏行业永远忘不掉2018年的那场灾难——在那年的3月29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游戏申报审批重要事项通知》,通知称由于机构改革,游戏版号的发放全面暂停。消息一出,游戏产业哀鸿一片,版号审批暂停给新游戏的开发运营带来巨大影响。
九个月的暂停之后,国产网络游戏编号恢复审批,移动游戏行业迅速重整旗鼓,但一颗炸弹却在九个月时间内悄然埋下,至今影响着整个移动游戏行业……
炸弹从何而来,何以称得上炸弹?
在介绍这颗“炸弹”之前,我们首先要从18年的“版号寒冬”说起。“版号寒冬”指的是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18年3月29日宣布停止发放游戏版号的事件,造成“版号寒冬”的直接原因是3月23日中共中央下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中将广电总局下辖的电影及新闻出版管理职能划归中宣部管理,而这其中就包括了游戏版号审批的职能。如此大的机构变动自然需要长时间的调整,而令游戏行业没想到的是,这次调整的时间竟然长达九个月。
这九个月给游戏行业造成了多大的打击呢?伽马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增速为22.98%,而到了2018年只剩下了5.32%,增速不到2017年的四分之一。
更严重的是恢复版号审批后,审批的数量出现明显下降,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数据统计,2017年有8577款国产游戏获得版号,而2019年通过审批获得版号的游戏只有1570款,再加上由于版号停发严重影响了游戏企业研发、运营新游戏的经营规划,2019年有超过18000家游戏公司倒闭,是2018年的两倍。
中小游戏企业的生存环境艰难,没有版号就无法上线运营新游戏,也就无法获得利润收入,大公司可以选择出海,中小公司没有实力出海,却发现了另一条道路——版号交易。
在一款游戏获得版号审批前,需要提交游戏名称、游戏类型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图片、视频等说明游戏内容的材料,而中国游戏市场如此火热,以2017年为例,有8500多款游戏通过审批,但游戏类型只有角色扮演、动作冒险、模拟经营等那么几个,题材也在仙侠、三国、西游、捕鱼等几个主题扎堆,同质化自然十分严重,给了版号交易可乘之机。
为了能让游戏顺利上市,游戏企业往往寻找一些“版号中介”,从中介手中寻找名称和内容相关的游戏,购买原游戏版号的“授权”,实际上就是通过版号审批的文件,有了这份文件,就可以把手中的游戏套上另一款游戏的版号,从而在网络上发行上市。
版号交易违法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版号指的是网络游戏出版物号(ISBN),从本质上说,版号是允许游戏上市经营的行政许可,并不具备交易的功能。
从2015年5月24日广电总局颁布的《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中的内容当中我们也能找到依据:
“已经批准出版的移动游戏的升级作品及新资料片(指故事情节、任务内容、地图形态、人物性格、角色特征、互动功能等发生明显改变,且以附加名称,即在游戏名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副标题,或者在游戏名称前增加修饰词,如《新××》,或者在游戏名称后用数字表明版本的变化,如《××2》等进行推广宣传)视为新作品,按照本通知规定,依其所属类别重新履行相应审批手续。”
“已经批准出版的移动游戏变更游戏出版服务单位、游戏名称或主要运营机构,应提交有关变更材料,经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理变更手续。”
从这两条规定可以看出,版号中介所提供的“授权”即是变更已获得版号游戏的出版单位和运营机构,尽管变更这些信息是政策允许的,但游戏公司将与原版号不同的游戏内容上市运营,显然是没有按规定重新履行相应审批手续,是通过提交尽可能相似的材料来逃避审查的违法行为。
那么,这种违法行为的后果有多严重呢?根据《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未按照通知要求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即上网出版运营的移动游戏,一经发现,相关出版行政执法部门将按非法出版物查处。
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出版物市场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发行、散发、附送和出租无书号、刊号、版号及伪造、假冒出版单位出版的非法出版物的,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没收违法发行的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许可证。
事实上,2020年三月份就有新闻爆出某网游公司因“套版号”被罚十倍罚款,总额超一千万元。在2019年12月北京文化市场执法综合监督局对一家无版号运营的网游公司进行了营业额七倍的处罚,总罚金超七十万。
因此,版号交易这颗炸弹一旦爆炸贻害无穷,轻则下架罚款,重则影响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
炸弹有多大,还会存在多长时间?
事实上 ,版号交易这颗炸弹覆盖范围之广、存在时间之长远超人们的想象。早在版号寒冬来临之前,版号交易就已经初现端倪,在百度搜索2017年有关“版号交易”的内容可以发现,2017年3月就有人询问关于游戏版号交易的渠道问题。
再以现在的时间点搜索“版号交易”,可以发现版号中介依然在各个平台大肆宣传。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官网的《2020年游戏审批撤销信息》公示,2020年有十九款游戏因为违规行为被撤销。而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作为出版单位在表格中出现了十三次之多,而这十三款游戏的运营单位却各不相同,分别属于广州、上海、武汉、北京等多个城市。
从中可以窥探出版号交易行业的概况:出版公司大量申请名称模糊、内容大众化的游戏版号,并按照游戏名称、类型和大致内容分别将版号卖给游戏公司。据报道,一个热门题材的版号可以在市场上以三四十万的价格售出。
在2020年ChinaJoy期间,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冯士新表示,2020年上半年发现了近百款存在违规行为的游戏,涉及套取版号、扒皮套皮、非法运营等问题,目前,国家层面的事中事后监管系统已基本建成,将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
可以预见的是,尽管国家的监管力度在加强,但在版号批准逐渐收缩的大趋势下,仍会有游戏公司为了牟利铤而走险,版号交易的违法行为仍尽管会存在。
炸弹能拆吗,怎么拆?
版号交易这颗炸弹的形成原因复杂,但归根结底是移动游戏市场的持续火热和版号审批逐渐收紧的矛盾造成的。版号交易是一种违法行为,必然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打击版号交易行为通过严格版号审查和加强处罚力度就可以做到,但要想真正杜绝版号交易的行为,需要从行业和政策两方面入手解决矛盾。
从手游行业来看,企业需要明确版号交易是一个真正的“下下策”。
一是风险太过严重,一旦被发现不仅面临巨额罚款,公司的运营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影响以后其他游戏产品的版号审批,并且版号交易的漏洞十分明显,一旦国家采取严格措施进行审查,几乎不可能逃脱惩罚。
二是版号政策收紧的影响有限,伽马数据显示,2020年移动游戏市场增长达到32.61%,基本恢复到了“版号寒冬”之前的水平,可见“版号寒冬”确实对手游精品化起到了一定的倒逼作用,做好精品游戏才是发展方向。
三是可以通过版号管理减少影响,不少游戏公司选择版权交易的原因,就是因为版号审批的时间过长,但事实上提交版号审批申请的要求并不高,如果能提早提交版号申请,做好版号管理工作,就不用承担购买版号上市的巨大风险。
从政策角度来看,国家始终对游戏行业发展存在一定的担心,主要出发点在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2019年以来,国家陆续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网络游戏适龄提示》标准,6月1日新修订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除了保护未成年人,主动戳破游戏市场泡沫、倒逼手游产品升级也是国家的考虑之一。
版号审批政策应该适应好移动游戏行业发展的脚步。据统计,2020年获得游戏版号的有1316款游戏,比2019年的1570款还要更少,并且从过审信息中可以看出,移动游戏超过1200款,审批需求旺盛,版号审批的数量与移动游戏行业的发展速度明显不匹配。适当放宽手游审批的数量,不仅有利于手游市场的发展,也能缓解“版号寒冬”以来的行业焦虑,减少版号交易的需求。
另一方面,国家需要加强对已经获得版号手游的运营情况审查,打击违法上市运营的行为。
部分来源:证券时报、游资网、游戏陀螺、伽马数据、知乎、中国经营报
文编:雷孜派
美编:蔡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