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匡胤未发迹时投靠王彦超被拒绝,称帝之后是如何对待王彦超的?

原标题:赵匡胤未发迹时投靠王彦超被拒绝,称帝之后是如何对待王彦超的?

赵匡胤能够发动陈桥兵变,实现黄袍加身的愿望,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所谓天时,柴荣病故,儿子还小,不足担当重任;所谓地利,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战争局势紧急,抗击外敌需要主心骨;所谓人和,赵匡胤武将出身,军中威望极高,所以赵匡胤有了称帝的可能。

赵匡胤年轻的时候,就像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生逢乱世,却想要找到一位明主,竭尽所能辅佐明主结束这动荡的社会,于是他四处游历,想要寻得一位明主,一展自己的抱负,实现国家的统一。

当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彦超,一方面是因为王彦超是父亲赵弘殷的好友,应该能够格外照顾自己,另一方面,王彦超在当时也算是一方豪杰,为人很仗义,在赵匡胤眼中,王彦超是很值得跟随的。

可是啊,世事难料,人心更难测,当他找到王彦超,向其表明来意之后,王彦超根本没瞧上赵匡胤,也没顾得上故人之子的情分,只是命人给了赵匡胤十贯钱,便将赵匡胤打发走了。

这一腔热血被王彦超浇个透心凉,吃瘪离开的赵匡胤也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相反,他更加积极主动去推荐自己和表现自己,战场上,他总是舍生忘死,军营里,他刻苦训练。最终他遇到了郭威,在自己的努力和郭威的栽培下,赵匡胤一步一步取得了事业上的小成就。

后来,郭威去世,将位置传给了养子柴荣,柴荣更是看重赵匡胤,赵匡胤在军中的地位几乎无人撼动。而赵匡胤对柴荣的忠心更是人尽皆知的,所以在柴荣的弥留之际,他将自己年幼的儿子和整个帝国都交给了赵匡胤。

后来赵匡胤称帝,也算是善待了柴荣的家人了。

赵匡胤登基之后,在一次宴会上,赵匡胤问王彦超:“为什么当时不接受自己投靠的来意,甚至用一些银两打发了自己?”王彦超惶恐地跪下来说到:“勺水岂能止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群者,盖天使然尔”。

王彦超的意思是说,你赵匡胤是一条神龙,我这只有一勺水,您只有离开我这里才能大有作为,赵匡胤一听,也是会心一笑,这个事情也就过去了。

其实王彦超打发赵匡胤这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对赵匡胤来说,不被承认的落寞可能是一直存在的,就算是已经成为了皇帝,他也还是想要问问王彦超当年是怎么想的。

但是不得不说,王彦超情商很高,很会拍马屁,一番解释,为自己找到了脱罪的借口,又恭维了赵匡胤,哄得他心满意足,将存在心里多年的芥蒂拔除了。

估计这个答案也未必是王彦超想出来的,眼看赵匡胤混得风生水起,王彦超难免要在人家手底下混饭吃了,得赶紧想想怎么应对当年将人家拒之门外的事情,集思广益,选择了“勺水岂能止神龙耶”这么一个滴水不漏又相当讨喜的答案。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当年不是王彦超不识赵匡胤这匹“千里马”,婉拒前来投奔的赵匡胤,赵匡胤又怎能投奔郭威,成为后周的开国大将,并且开创一个全新的朝代,位列王侯,名垂千古。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