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考试卷子,为何不宜交得过早?
宋朝考进士,与明清很不相同。
明清学子,一旦考上了举人,就可无限会试,哪怕你考到八十岁,只要没中进士,你就可以不断考。
实在太老的话,皇帝还会可怜他,给个同进士出身,以示优容。
宋朝呢,严苛多了,先在本地考试合格,才能被推荐到京里应试。
关键是,如果进士落榜,还想再来,又得在本州再考试,再获取资格。
明清一次举人,终身有效;
宋朝一次举人,过期无效。
(剧照)
今天就要讲个苦逼的人,明明很有才华,结果却因跟才能无关的事,惹得皇帝大怒而落榜了。
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首:
太宗时,亲试进士,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
这也正常,能到殿试一展身手,不可能混子,都是人中龙凤,水平都差不多,就看谁文思泉涌,写得最快了。
淳化三载(992),又是大比之年。
各地举子齐来开封,在这花花世界里流连忘返。
大家或以地域相聚,或以年岁相集,熟了之后,就不管来自京畿还是外地,不管年龄谁大谁小,都是吟诗作赋,以文比拼。
十天半月,也就分出了一些高下,当中最厉害的,一个叫孙何,一个叫李庶几。
欧阳修写道:
两人“皆有时名,庶几文思敏速,何尤苦思迟”。
可见,这次殿试,李庶几肯定是排在孙何之前了。
但人之命运,并不由自己控制。还有太多意外,太多截胡。
话说举子们在繁华的勾栏瓦肆之中饮酒泡妞,乐不可支的时候,却有人在盯着他们。
有人上言:
举子轻薄,为文不求义理,惟以敏速相夸。
这是个大帽子。
就说,他们写的不是道德文章,只不过文字游戏,很是轻浮。
这还得了?
古代皇帝们,最喜欢标榜的就是仁孝治天下。
至于自己是否逼父退位,是否杀兄夺嫡,是否烛光斧影,都不重要。
反正,一般而言,最轻松的活法留给自己,最沉重的责任给别人去挑。
这赵炅一听很不高兴啊,正在此时,有人又奏了一本:
庶几与举子于饼肆中作赋,以一饼熟成一韵者为胜。
这下,皇帝可把李庶几记得死死的了。
但欧阳修在写这事的时候,并没有讲,到底是谁说的,而只是用了“因言”二字。
《宋史》里,陈靖传中有写,“时御试进士,多擢文先就者为高等,士皆习浮华,尚敏速。靖请以文付考官第甲乙,俟唱名,或果知名士,即置上科”。
(殿试)
于是,有人就把这事戴到了陈靖头上,还说,他因为跟孙何是朋友,所以这样帮自己的好兄弟。
但这种浮华风气之起,也不能怪举子,谁叫你们自己把做得快的,就放到高等呢。
欧阳修写道,殿试之时,果然是李庶几的卷子先进,结果被“遽斥而出,由是何为第一”。
可怜的李庶几,肯定懵了,或许以为自己是写得不好才落第吧?
既然落了第,只得回原籍,再乖乖又考举人资格去了。
整整8年之后,才他考上进士。
《宋史》里孙何的名字出现好几次,李庶几一次都没有。
有句歌词特别适合他: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得太快。
(图源UNSPLASH)
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小时候,老师也总告诫,卷子不要交得早,一定得仔细仔细再仔细,多检查。
那时的我,也跟李庶几一样,做得特别快,还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结果有次,交得早却得了低分,被老师讽刺了好一阵,从此,就转了性,哪怕早就做完,也得熬到快到时间才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