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绩溪胡晋接与南海疆界线的划定
王小蕾
第708期
胡晋接(1870—1934),又名石坞,字子承,又字紫琴,号梅轩,晚年号止澄,绩溪县城东人。著名教育家,休宁中学(原省立第二师范)的创办人、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校长、安徽省临时代议员、近代徽州较大影响的学者之一,以精通程朱理学、兼涉百家学说著称,有“一方硕士,六县宗师”美名。
作为教育家,早年跟随父亲就读于绩溪东山书院,以精通程朱理学与博涉百家学说著称,其教育思想包含两个重要维度和经历两个时期的发展,一个是村民教育,注重“守信耐劳,规矩勤勉。”一个是务本教育,提倡“尽性学佛,尽作学孔,道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安徽地区坚持办学15年。1903年,他创办私立思诚小学校,开徽州新式教育之风。1912年,担任安徽省督学,主办徽州新式教育。根据孙中山提出的义务教育纲领,他又受命创建安徽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次年改名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胡晋接任二师校长。
胡晋接作为二师的首任校长,在政局多变,教育拨款极不稳定的情况下,精心筹措,以“去私、戒矜、谨言、慎行、气和、心平、帐清、笔勤”八箴自儆,以“诚毅”为校训,与方新精心设计管理和校务实施方案,建立一系列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及课程设施。为学校聘请的教师多为知名学者,如北洋大学学有专精的毕业生唐毅、唐珏、詹省耕、张宗望、董秉铨、程士范等,南京高等师范毕业生余宝勋,文秀才出身的毕醉春、程东屏、江淮大学毕业的胡在渭、黄梦飞,曾在紫阳师范学堂任教的江植棠,桐城古文大师马通伯的学生鲍光豹等社会名流。
日本弘文师范毕业的方新,与陶行知、黄炎培有所交往,深受他们影响,时任学校教务主任。还邀请社会名流来校演讲,如原北京大学教授钟观光,原东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洪范五等。注重实用,注重自学辅导,注重与外部的交流。1914年学校送茶叶等矿植物标本和图谱126种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览,受到好评。4月教育家黄炎培莅临该校参观,在教育考察日记中写道“余观是校,不觉为之神往”,“出省所见师范,此其第一”。省属训令嘉奖,学校享有“安徽学府”之誉。
1924年,学校有校舍500多间,图书馆藏书15400册;科学实验馆有仪器570件、模型100多件。因办学质量突出,胡晋接先后出席全国师范学校校长会议,参与草拟《关于整顿全国师范教育之意见书》,并获教育部七级嘉禾奖。
除了教育家这一身份外,胡晋接还是近代著名的舆地学家。中华民国成立之初,我国疆域遭到了列强的蚕食鲸吞,边界线发生了频繁的变动,民族危亡与边疆问题纠缠在一起,成为激发国人爱国热情,奋起反抗西方列强的主要动力:“吾国领域经累朝合并以来,至前清乾嘉以前可称全盛时代……今即渐为强者攫夺,然旧时领地何敢忘也!”基于对民族危机与边疆危机的深切感知,胡晋接与同乡程敷潜联合绘制了《中华民国地理新图》。这部地图集初绘于1912年,1914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刊印,作为新式学堂的地理教材使用。《中华民国地理新图》内容极为丰富:从历史疆界、行政区划,到植物、动物、物产、铁路、民族,甚至全世界华侨的分布……均包罗其中。作者对其功能的主要定位是:普及地理科学知识、启迪民智、培育国家观念。
这部地图集中最具史料价值的有三幅图:图1《前清乾嘉以前中华领域图》,第一次用黑色范围线标明了中国的历史海疆:西起缅甸安达曼海,向南穿过马六甲海峡,向东北跨越南海,包括琉球群岛,再经朝鲜半岛以南的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绕库页岛直抵外兴安岭以东的海岸。图2《前清乾嘉以后中华领域损失图》中,不但用黑色范围线标明中国的历史海疆线,还用红色范围线标明当时中国包含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外围南海疆域(当时台湾岛已被日本侵占)。
对我国南海疆域划定具有重要意义的则是这部地图集的图3,目前收藏于中国南海研究院文献库的《中华民国边界海岸及面积区划图》。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且不可分割的领土。然而,几千年来,中国确实一个重陆轻海的内向型国度,对南海作为海洋国土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近代以来,由于中国缺乏能够远航的海军,长期以来对南海鞭长莫及,外国列强不仅在此长期进行非法的勘测活动,以求将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海洋资源占为己有。日本等国家还力图对南海岛屿领土实施直接侵占。1907年8月10日,日本商人西泽吉次擅自闯入东沙岛,将中国渔民建在岛上的大王庙及民房拆毁,并将在那里的中国渔船驱逐出岛。然后声称在南海发现一无人荒岛,在岛上升起日本商旗,还将岛名改为西泽岛,这便是有名的东沙岛事件。
鉴于外国殖民主义的介入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海洋主权,在中日双方开展东沙岛交涉之际,广东地方政府自1909年4月起先后两次组织军队、船只对属于我国领海范围内的西沙群岛进行了查勘。广东地方政府对西沙群岛的初勘始于1909年4月,该过程虽然历时短暂,但广东地方政府既明晰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开发价值,又掌握了西沙群岛属于中国的确切证据。1909年5月起,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人骏又委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伏波、琛航、广金三舰对西沙群岛进行了复勘。李准等人还在永兴等岛升旗鸣炮,宣示主权。此次复勘西沙群岛成效显著,广东地方政府对西沙群岛地缘作用的认识,对岛务开发的筹划,都成为日后中国政府南海维权证据链中的重要一环。在此次复勘结束后,李准还还用英制测距皮尺、海上定位器、经纬仪等设备,对西沙、东沙、南沙三处群岛进行了测量和考察,绘制了一份较为详尽的海图,是为《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
《中华民国边界海岸及面积区划图》以《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为蓝本,在李准等人测量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绘出了南海连续疆界线。因此,这幅地图的出版得到了民国初年文化名家的盛赞。梁启超、马君武、黄炎培、陈独秀等人都曾经高度评价此图。因为,在U形断续线出现前,历代南海疆界线并无统一画法,《中华民国边界海岸及面积区划图》则为我国绘制南海疆界线提供了依据和参照。
然而,囿于地理知识和测绘条件的限制,胡晋接、程敷楷所绘制的疆界线,并没有延伸至南海南部。时人甚至形成了西沙群岛为我国最南海上疆域的错误认识。这又为民国时期中国与法、日等国南海主权争端的继起埋下了隐患。不过,《中华民国边界海岸及面积区划图》中划定南海连续疆界线的做法对于后人而言却是很好的启迪。
继胡、程二人之后,地理学家屠思聪于1927年出版了《中华最新形势图》。图7为《中华疆界变迁图》,再一次出现连续疆界线的标识,对祖国南部海疆的划定则延伸到了中沙群岛。1933年4月,法国侵略者制造了南海九小岛事件。南京国民政府在准备外交交涉的同时,也设立了由内政部、外交部等部门联合组成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1935年1月,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在第一期会刊上用中英文具体标出南海132个岛、礁、滩的名称,并首次将南海诸岛明确划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今中沙群岛)和团沙群岛(今南沙群岛)。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第二期会刊又专门绘制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确定了中国南海最南疆域线至北纬4°,把曾母暗沙标在了疆域线之内。1936年该图被收入由地理学者白眉初主编的《中华建设新图》,群岛周围“用国界线标明,以示南海诸岛同属中国版图”,至此则形成了南海U形断续线的雏形。
不过由于年事已高,退居乡里,胡晋接对于中国政府划定南海疆界、宣示南海主权的实践并未亲身参与。1927年胡晋接退职后,致力于地方史地及风物资料的收集、编纂。晚年作为安徽通志馆的特约编纂,为《安徽通志》编写了《舆地志》和《艺文志》。1934年,他又担任《绩溪县志》的总纂,同年逝世。终其一生,胡晋接都没有机会亲眼见证南海断续线的诞生。但是,他在南海疆界线划定中的历史贡献,将永载于史册。
胡晋接一生著述丰盈,有《中华民国地理新图》《中华民国分省地图集》(译日本出版)《中华民国地理讲义》《绩溪县志》(总纂)《稻程村自治志》《安徽通志》(舆地志“山脉、水系”•艺文志“子部提要、经部考”部分)《周易焦氏学》《周易错综图解》《梅轩笔记》等刊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