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秦穆公的谥号是“穆”还是“缪”?生谥还是死谥?美谥还是恶谥?
春秋时期的秦国,只有两位杰出的君主:一个是护周平王东迁因而得以建国的秦襄公;另一个是独霸西陲的秦穆公。
但是,关于秦穆公的记载,有些史书把他写为“秦穆公”,如《左氏传》和《国语》。
有些史书把他写为“秦缪公”,如《公羊传》《穀粱传》。
有些史书干脆混用,时而用“秦穆公”,时而用“秦缪公”,如《史记》。
让人有些无所适从,困惑不已。
他到底是“秦穆公”呢?还是“秦缪公”?
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捋一捋。
有人说,他既是“秦穆公”,也是“秦缪公”。其中的“穆公”是庙号,“缪公”是谥号,“秦穆公”和“秦缪公”都是同一个人。
庙号是什么呢?谥号又是什么呢?
辞海里的解释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始于殷代,其后历代封建帝王,都有庙号。”
对于谥号,辞海的解释是:“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不难看出,庙号仅仅指宗庙、神主的排位;或是在祭祀时,子孙按照昭穆排列顺序进行行礼,只是一种左右长幼顺序的排列,不涉及功绩大小、名声好坏。
而谥号是有严格规定的,是根据这个人的事迹所给予的称号,有美谥,也有恶谥。
《逸周书·谥法解》里面说了,“布德执义曰穆”、“名与实爽曰缪”。
即“穆”是好字眼,用作谥号,是美谥。
春秋时期的秦国,只有两位杰出的君主:一个是护周平王东迁因而得以建国的秦襄公;另一个是独霸西陲的秦穆公。
但是,关于秦穆公的记载,有些史书把他写为“秦穆公”,如《左氏传》和《国语》。
有些史书把他写为“秦缪公”,如《公羊传》《穀粱传》。
有些史书干脆混用,时而用“秦穆公”,时而用“秦缪公”,如《史记》。
让人有些无所适从,困惑不已。
他到底是“秦穆公”呢?还是“秦缪公”?
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捋一捋。
有人说,他既是“秦穆公”,也是“秦缪公”。其中的“穆公”是庙号,“缪公”是谥号,“秦穆公”和“秦缪公”都是同一个人。
庙号是什么呢?谥号又是什么呢?
辞海里的解释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始于殷代,其后历代封建帝王,都有庙号。”
对于谥号,辞海的解释是:“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不难看出,庙号仅仅指宗庙、神主的排位;或是在祭祀时,子孙按照昭穆排列顺序进行行礼,只是一种左右长幼顺序的排列,不涉及功绩大小、名声好坏。
而谥号是有严格规定的,是根据这个人的事迹所给予的称号,有美谥,也有恶谥。
《逸周书·谥法解》里面说了,“布德执义曰穆”、“名与实爽曰缪”。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