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秦始皇并未统一天下,在中原还留下一个卫国不灭,这是为什么?
公元前221年,秦嬴政攻灭六国,一统天下。他自认为功盖“三皇五帝”,于是自称“始皇帝”。秦朝,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不过,如果较真的话,秦始皇其实并未真正实现“统一”,卫国就是一个被留下的春秋战国“遗孤”。
而且,从周武王伐纣灭商分封天下开始,一直到秦灭六国,卫国立国长达900年,依然屹立不倒。直到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将卫国国君废为庶人,卫国才结束了它近千年的历史。
一、诸侯之长
对于春秋战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些名字为我们所熟知,像卫国这种小国,则是非常冷门的存在。
但是,这并不代表卫国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卫国有着辉煌的历史,曾被称为“诸侯之长”、“君子之国”。特别是“诸侯之长”这一称谓,非常有“共和国长子”的意味。
周武王灭商不久即去世,西周很快发生了武庚之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东征平定了叛乱,并对周王朝的统治格局进行了划分。
为了镇抚殷商遗民,周公让自己的小弟弟康叔建立了卫国。
“卫”,即护卫的意思。周公用意很明显,就是让自己最为信任的弟弟在殷墟要地建立诸侯国,以镇守东方,保卫周王室。
因为康叔贵为周文王之子,且深受周公教诲,坚守周王室之礼制,因此卫国才被称为“诸侯之长”、“君子之国”。
二、日渐衰微
卫国建国之始,因为其国君同时被任命为周朝司寇,掌握生杀大权,享有崇高的地位。
在西周时期,卫国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很好的完成了拱卫周王室之责。
但是,进入春秋时代以后,当各国都在采取各种举措、奋发图强、称霸中原之时,卫国却陷入到了内外忧困的泥潭不能自拔。
先说内乱。从卫桓公到卫懿公的80多年里,卫国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君位更迭多达7次。在这种无休止的内斗中,国家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无法集中精力于经济、军事建设,人民更是无法专心于生产,其国力的日渐衰弱在所难免。
再说外患。从西周末年开始,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入侵中原,卫国连年遭到侵扰,甚至一度被灭。《左传》记载:
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狄人伐卫 ,公(卫懿公)欲战, “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 ,鹤实有禄位, 余焉能战 !’”狄遂灭卫。赖齐桓公兴兵伐狄,卫始得复存。”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到两条重要信息:
一是卫国曾被北方游牧民族所攻灭,幸得齐桓公相助,才得以复存。
二是卫懿公十分不得人心,养的鹤甚至还有俸禄,比人都尊贵。以他为代表的历任君主,昏庸无能,这也是卫国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在江河日下的情况下,卫国仍然是在军事外交上败招迭出,让人大跌眼镜。
公元前772年,卫国主动挑事,出兵攻打实力强劲的郑国。此后几十年,双方多次交战,卫国遭到了沉重打击,日益衰败。
公元前633年,卫国的强邻晋国与楚国发生了城濮之战。卫国舍近求远,不去帮助晋国,反而助楚攻晋。结果,晋国战胜了楚国,卫成公被迫出逃。之后,卫国以割让土地的方式,向晋国表示了臣服。
此外,卫国还曾想依靠齐国,结果反而遭到了齐国的进攻。卫国与鲁国原来是盟友,但卫国却帮着郑国攻打鲁国,以致遭到了鲁国的厌弃。
卫国地处中原地带,本来就强敌环伺,要在齐、晋、郑、宋、鲁等国的夹缝之中求生存,而它还在外交上屡屡祭出昏招,四处树敌,致使自己早早退出了争霸的梯队。
三、末日悲催
进入战国时期以后,由于卫国国势衰微,只能沦为强邻魏国的附庸。
后来,因为国势不振,卫国国君不敢以“公”自称,贬号为“侯”。
再后来,卫国在大国兼并游戏中彻底沦为笑话,只剩下了濮阳一城之地。卫国国君亦不敢以“侯”自称,再贬号为“君”。
公元前241年,更加悲催的事情发生了,秦国夺取了濮阳,卫国失去了立足之地。但这不代表着卫国走向灭亡。
秦始皇或许是发了好生之德,或许他还念及卫国一直很乖,遂将卫国最高首脑卫君角迁往了野王(今河南沁阳)。
这种操作,让人难以理解。毕竟,秦灭卫,不费吹灰之力,但终秦始皇一生,始终允许卫国苟延残喘,而不加以侵害。
所以,据此有人说,秦始皇并未一统中国,因为周朝最早的诸侯国之一卫国此时仍然存在。
四、秦始皇为何不灭卫
秦始皇已经攻下卫国最后一城濮阳,为何却“破而不灭”,给它留下了一线生机呢?
其实,从统一的角度讲,卫国是秦始皇的一个托词。事实上,秦始皇除了在中原留下了一个卫国,还没有统一越、滇等边远地区。
在灭六国以后,秦始皇除了实施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立碑记功,宣扬自己一统天下的功劳,以及寻找长生不老之术上。
为此,他先后五次外出巡游,短则历时四五个月,长则多达十一个月。
这个时候的秦始皇,已经无心再去攻打山高路远的滇国,消灭楚国的残余力量,或与越人战于海上了。
因此,秦始皇留下一个卫国不灭,意在表明:我真正实现统一,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但我目前还没有必要这么做。
但是,从客观上讲,秦始皇要真正拿下滇、越这些地方,还有不小的难度。
这样看,他故意留下卫国不灭,还真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