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视剧中的审判官,动不动就将犯人给问斩了,这在古代根本不可能
纵观如今的发达国家,便会发现,其对死刑的态度始终都是慎之又慎。
作为一个始终坚持依法治国的国家,中国对死刑的适用也十分严肃,像如今的最高人民法院,就拥有最终的死刑复核权。其实,中国对死刑的严肃态度也是有一定历史溯源的。在遥远的古代,囚犯被判死刑是要经过重重审核才能定性的,且其执行过程也是极为缜密。
可以说,中国的死刑复核制度,在古代就已经十分完备了。
其实,古代死刑复核制度,主要包括“死刑复核”和“复奏”。
前者是指:将拟判死刑的案件交由相关部门复查,并在最终定案前,奏请皇帝裁决。
而后者则是指:将那些已被判为死刑的案件,在行刑前再次交由皇帝核准,史称“报囚”。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死刑复核制度约起源于汉代。在那个时代,这一制度仅是皇帝为了裁决高官生死而建立的。只有年俸禄达到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其在被执行死刑前才会被皇帝复核,所以,这种死刑复核制度,在当时适用的范围极小。
到了北魏时期,朝廷对死刑的判决愈加谨慎了。凡拟判处死刑的案件,刑部需三次向皇帝上奏审核,以确保最终判决的公正性,而之后,这一制度也被当作惯例延续了下来。隋朝时期,朝廷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即:死刑案件在执行前,需三次奏请皇帝核准。
因为,每个死刑案件都要复奏三次,所以,这一制度也被称作“三复奏”。《隋书》中提到的“开皇十五制:死罪者,三奏而后决”,便是指当时的死刑复奏制度。
纵观如今的发达国家,便会发现,其对死刑的态度始终都是慎之又慎。
作为一个始终坚持依法治国的国家,中国对死刑的适用也十分严肃,像如今的最高人民法院,就拥有最终的死刑复核权。其实,中国对死刑的严肃态度也是有一定历史溯源的。在遥远的古代,囚犯被判死刑是要经过重重审核才能定性的,且其执行过程也是极为缜密。
可以说,中国的死刑复核制度,在古代就已经十分完备了。
其实,古代死刑复核制度,主要包括“死刑复核”和“复奏”。
前者是指:将拟判死刑的案件交由相关部门复查,并在最终定案前,奏请皇帝裁决。
而后者则是指:将那些已被判为死刑的案件,在行刑前再次交由皇帝核准,史称“报囚”。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死刑复核制度约起源于汉代。在那个时代,这一制度仅是皇帝为了裁决高官生死而建立的。只有年俸禄达到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其在被执行死刑前才会被皇帝复核,所以,这种死刑复核制度,在当时适用的范围极小。
到了北魏时期,朝廷对死刑的判决愈加谨慎了。凡拟判处死刑的案件,刑部需三次向皇帝上奏审核,以确保最终判决的公正性,而之后,这一制度也被当作惯例延续了下来。隋朝时期,朝廷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即:死刑案件在执行前,需三次奏请皇帝核准。
因为,每个死刑案件都要复奏三次,所以,这一制度也被称作“三复奏”。《隋书》中提到的“开皇十五制:死罪者,三奏而后决”,便是指当时的死刑复奏制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