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世民凭什么成为了一代明君圣主?虽然他爱作秀但打仗却不在话下

原标题:李世民凭什么成为了一代明君圣主?虽然他爱作秀但打仗却不在话下

评价皇帝和评价总裁、总经理一样,是看他们的领导能力。

比尔盖茨也剥削下面的员工,但是,他同时也为下面的员工创造了一个好的工作环境。皇帝也是一样,就像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芯片公司的前总裁,虽然,人品不怎么样,私生活也不怎么样,但是,在他的领导下,该公司却在残酷的环境下越活越滋润,这就说明他就是个“好领导”。

李世民,作为唐朝鼎鼎有名的一代明君圣主,多年来一直在人们心中扮演着好皇帝的角色。

但实际上,唐太宗真的如此贤明吗?

回顾一下相关历史,李世民统治期间出现的贞观盛世,其经济发展水平并非十分鼎盛。而且,对于他的勤政爱民,比他更加呕心沥血的皇帝大有人在。此外,比起用人纳谏,宋明时期的好多皇帝都做得更到位,所以,他的那些事情并不稀奇。

更有甚者,在外人看来,十分残忍的玄武门之变,却被粉饰成了顺应天命的行为。大有兄弟花天酒地不能用,父亲年迈糊涂不识才的味道,感觉不让李世民当皇帝,这大唐的江山都没有继承人了。所以,与其说李世民的皇帝做得好,倒不如说,他的宣传工作做得好。

然而,与这些略显浮夸的功绩相比,李世民在带兵打仗方面却丝毫没有马虎,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李世民,不仅仅是大唐的皇帝,更是一位成绩斐然的军事名家。


展开全文

说起打仗这个才能,李世民应该是祖传的。其父亲李渊在反隋之前,就是当朝的一员名将,曾经让突厥人闻风丧胆,落荒而逃。而他的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也都是骁勇善战、善于带兵的打仗能手。所以,在这样家庭环境的熏陶之下,李世民善于军事,会带兵打仗是很自然的事情。

当然,与他的兄弟们相比,李世民不见得是最能打的,但他却拥有旁人所不能及的长处,那就是:胆识、眼界。李世民胆识过人,目光高远,当然,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具体的事例加以佐证的。在李渊反隋的战斗中,唐军虽然起兵太原,但是,对下一步的计划却争论不休。

此时,有人建议东进,有人主张南下,公说公,婆说婆,各有道理,却都说服不了对方。但是,唯独李世民,提出了“西进,取关中”的想法。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李世民的这个想法很疯狂,因为,当时的中原地区战事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很多反军都已经开始占地称王,大片中原沃土正等着李家军去争夺。

所以,此时离开中原跑去关中,那就等于将中原地区拱手相让了。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建议跑到关中打仗呢?

因为,李世民坚信,得秦川者得天下。而事实也证明这一点,李世民是正确的。之后,李渊依照李世民的建议挺进关中地区,由于,不是各路反军的主要争夺地点,李氏大军在这里的开局非常顺利,灭隋朝精锐部队的宋家军,赢得了先期的胜利,但却陷入到了隋军的围困之中。

隋朝的援兵一到,与城内的屈突通里应外合,试图将唐军围困致死。在这个时候,唐军中有人建议撤军,有人主张继续猛攻,但是,李世民却酝酿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想法:绕路走。由此可见,李世民运用跳跃性思维,将大家僵持不下的问题合理避开了。

就这样,数万唐军从梁山和龙门进入关中地区,只部署少量部队在河东,用以牵制当地守军。之后,唐军从隋军的部署缝隙中穿过,不用一兵一卒便进入了关中平原。所以,关中地区被李渊轻松拿下,并进入长安,称帝建国,而富饶的关中地区,就此成为了唐朝发展的根基所在。

那时候的大唐,拥有数十万精兵,八百里秦川,可以说是傲视群雄,国家实力颇为雄厚。建立起政权,接下来就要争夺天下,巩固统治。

李世民首先将目光锁定在陇右的薛举父子,当然,薛举的实力不容小觑,李世民第一仗就败下阵来。但幸运的是,薛举突发疾病去世了,他的儿子薛仁杲开始与李世民对抗。重新修整的李世民再次出兵,在浅水原与薛家军开始战斗。起初,薛家军士气高涨,斗志昂扬,几次交火,唐军都失败而回。

面对如此强劲的敌人,唐军又该如何部署呢?这次的意见依旧不统一,各种进攻方案,一时间难以定夺。而此时的李世民,却直接来了句“不打”!面对这样的策略,其他将领都有点懵圈,不打仗,我们干什么来了?虽然,军中不同的声音四起,但是,李世民却仍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打。

不仅如此,即便是薛军屡次挑衅,李世民都依然按兵不动,这一守就是两个多月的时间。而此时,大家才恍然大悟,知道了李世民的用意。

原来,薛家军作为远征部队,对其战事影响最大的就是后勤供给。

正所谓两军交战,粮草先行,李世民是想通过拖延战术,将敌军的粮草耗尽,从而拖垮敌军的战斗力。待实际成熟后,李世民先派遣一小波力量,把薛家的精锐部队引到浅水原,接着派重兵合围薛军。

而薛军面对李世民的计谋,也表现出了其勇猛善战的天性,即便在粮草不足的情况下,又坚持战斗了两个月,且毫不退让。原本的围剿变成了僵持不下的对峙,一日激战过后,双方的势力都折损大半。正在大家都以为这仗恐怕要打平的时候,李世民的后手来了。

原来,李世民还留着2000精骑,并由自己亲自率领,向敌军的边路发起了突然袭击。最终,苦撑的薛军再也挺不住了,选择了投降,使青海大地尽归李唐所有。接着,大唐开始了统一的大业。李世民先是打败了王世充,并将其困在了洛阳城,眼看胜利唾手可得,却在此时发生了变故。

原来,当时的另一股强大势力窦建德,亲自率领大军来增援王世充,从背后对唐军开始了攻击。当时,在中原地区,王世充、窦建德两股势力最为强大,灭了一个,另一个也将被灭。

所以,两家只能联手,才能抵御唐军。

面对两股势力的联合抵抗,唐军该何去何从呢?

在唐军的帷帐内,争论又一次开始。有人建议撤兵,有人说可以去攻打洛阳。这个时候,退不可能,因为,一旦撤兵,等于让王世充、窦建德两家成为联盟,他日势力更强大的时候,李唐更没有活路可走。但继续攻打洛阳,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稍有闪失,肯定会损失惨重。

此时,李世民提出了另一个方案,那就是留存部分兵力围剿洛阳,将主力调往虎牢关,与窦建德殊死一战,因为,虎牢关是窦建德支援王世充的必经之路。由于唐军的拦截,使窦建德受到了凶猛的攻击,双方僵持一个月后,窦建德非但没能救到王世充,还让自己陷入了李世民的消耗战中,重蹈了薛家军的覆辙。最终,窦建德五万大军被俘,本人重伤被抓。后来,王世充只能缴械投降。

至此,两个最厉害的对手,被李世民一举歼灭,虎牢关之战,让李世民一箭双雕,大获全胜,为唐朝雄霸天下,奠定了基础。

其实,这些胜利都得益于李世民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过人的胆识、谋略。

而李世民更是在虎牢关一战中,创立了前所未有的新战法,那就是围点打援。然而,打江山的时候,大家都是兄弟手足。但是,在守江山的时候,却变成了竞争对手。所以,储位之争开始浮出水面。虽然,在很多历史资料中,对于李世民的两个兄弟都颇为嘲讽,但实际上,他们二人并非善茬儿。

虽然,他们都是南征北战,立过赫赫战功的人,但是,与李世民比起来,争储的招数却略显老套,无非是造谣生事、互挖墙脚等。而李世民却不费这些心力,直接来个干净利索,一举杀了两个兄弟,再逼着没有其他子嗣的老父亲,把皇位传给自己。这就是李世民,在带兵打仗上,总是不走寻常路。之后,夺取了江山的李世民,开始了他宏远的政治抱负。

这期间,他外抗强敌,内修德政,将统一的中华沃土治理得国富民强、繁荣昌盛,而这些都取决于他不同的战略眼光。

此外,对于非常难弄的少数民族问题,李世民也能处理得游刃有余。

针对周边游牧民族以及各割据势力,李世民通过划分瓦解、逐一击破、软硬兼施等策略加以攻克,使那些蛮族都心甘情愿称呼他为“天可汗”,真是叫人不服不行。紧接着,他完善府兵制度,巩固中央政权,持续练兵,增强部队战斗力等,让百姓安居乐业,大唐国泰民安,边境没有外敌侵扰,政权的统治更加稳固,使大唐呈现空前盛世。

所以,李世民不愧是一代明君,虽不能说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最起码,他作为一国统帅,其眼光和境界还是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

参考资料:

【《旧唐书·高祖本纪》、《旧唐书·太宗本纪》、《资治通鉴·唐纪》】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