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晋国“百事通”荀息,解决了疑难杂症,错过了锦绣未来

原标题:晋国“百事通”荀息,解决了疑难杂症,错过了锦绣未来

荀息在晋国算得上是个百事通,对晋国政治和局势了如指掌,即便对周边诸侯的性格和爱好也都非常清楚。这位人物在整个晋国对外拓展的道路上都是居功至伟,尤其是假道伐虢和诛杀公族的问题上,这位人物都有着重要作用。即可说他是阴谋家,也是战略家,他更擅心理分析,更重要的还是尤其忠诚于国君,可谓权臣中的典范。那么,他是谁呢?正是这位晋献公身边的谋臣荀息。荀息在晋武公时期为大夫,而辅佐晋献公三十余年,荀息在晋国成为权臣的时间,甚至可能比晋文公重耳的出生时间还早。

这位荀息本来姓原,名为原黯,是原氏子弟。说到原氏,那是相当不简单的家族。原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的第十六个儿子原叔受封到原地,世为原伯。原叔在原地建立了封国,只是到晋武公灭翼而后,原国已为晋国附庸,原氏子弟中的佼佼者大多成了晋国公族的辅臣,这位原黯出道的时间比较早,当年晋武公攻灭荀国的战役中,作为大夫的原黯就立了功劳,荀国之地即被晋献公赏赐给了原黯,本来姓原的原黯才有了荀这个姓氏。原氏黯从此以荀为姓,史称荀息。

当时西方的格局比较复杂,自镐京之乱后整个西部地区都流窜着各类戎狄部族,他们在曾经的岐山故地占山为王,与尚且留存于此地的姬氏封国们频繁交战。而晋国此时已是这个地区较为强大的国家,周边的大多数小诸侯国或戎狄封国们,都是晋国之附庸。在这里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姬周封国,即是虞国和虢国,这两个封国当年还是姬周的四大公国,地位尤其重要,其所占据的位置也相当重要,恰当周天子的洛邑与镐京之间,当镐京城破,天子东徙,虞国虢国就成为阻挡西方戎狄的重要防线。

荀息在晋国算得上是个百事通,对晋国政治和局势了如指掌,即便对周边诸侯的性格和爱好也都非常清楚。这位人物在整个晋国对外拓展的道路上都是居功至伟,尤其是假道伐虢和诛杀公族的问题上,这位人物都有着重要作用。即可说他是阴谋家,也是战略家,他更擅心理分析,更重要的还是尤其忠诚于国君,可谓权臣中的典范。那么,他是谁呢?正是这位晋献公身边的谋臣荀息。荀息在晋武公时期为大夫,而辅佐晋献公三十余年,荀息在晋国成为权臣的时间,甚至可能比晋文公重耳的出生时间还早。

这位荀息本来姓原,名为原黯,是原氏子弟。说到原氏,那是相当不简单的家族。原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的第十六个儿子原叔受封到原地,世为原伯。原叔在原地建立了封国,只是到晋武公灭翼而后,原国已为晋国附庸,原氏子弟中的佼佼者大多成了晋国公族的辅臣,这位原黯出道的时间比较早,当年晋武公攻灭荀国的战役中,作为大夫的原黯就立了功劳,荀国之地即被晋献公赏赐给了原黯,本来姓原的原黯才有了荀这个姓氏。原氏黯从此以荀为姓,史称荀息。

当时西方的格局比较复杂,自镐京之乱后整个西部地区都流窜着各类戎狄部族,他们在曾经的岐山故地占山为王,与尚且留存于此地的姬氏封国们频繁交战。而晋国此时已是这个地区较为强大的国家,周边的大多数小诸侯国或戎狄封国们,都是晋国之附庸。在这里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姬周封国,即是虞国和虢国,这两个封国当年还是姬周的四大公国,地位尤其重要,其所占据的位置也相当重要,恰当周天子的洛邑与镐京之间,当镐京城破,天子东徙,虞国虢国就成为阻挡西方戎狄的重要防线。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