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代五大名窑中,唯有它色彩浓重,其神妙莫测的釉色令人痴迷

原标题:宋代五大名窑中,唯有它色彩浓重,其神妙莫测的釉色令人痴迷

作者:M·辰

#瓷器篇—27#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2021年重头戏——“瓷器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本文图片由M·辰、福元拍摄,版权所有

汝、官、哥、钧、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前的文章已详细介绍了汝、官、哥、定四大名窑,今天咱们说说钧窑。

钧窑,古称钧台窑,其因窑址位于古钧台而得名,后人称之为“钧窑”。1965年,钧台窑遗址被发现于河南禹县钧台;1974—1975年,河南省博物馆对该窑址进行了局部发掘,出土了包括各式花盆、盆托、洗、尊等瓷器标本千余件;此外,该窑址还出土了以瓷土制作的“宣和元宝”钱范,证明了钧台窑址为北宋产物,也为该窑址出土的瓷器做了断代:北宋产。

钧窑特点:钧窑瓷素以釉色瑰丽、窑变魔幻而闻名于世。其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蕴白、白里泛红的绚丽色彩,于交相辉映中给人以魔幻神奇之感。很明显,钧窑与其它四大名窑在产品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其口味偏重。

为什么钧窑是这般风格呢?接下来,咱们就详细嘚啵嘚啵这事儿。

(上图: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北宋;故宫博物院藏。全文同,不再复注)

钧窑釉色

钧窑釉色以青蓝色为基调,主要有天蓝、月白、天蓝加紫红斑以及窑变釉等。其中,最受称道的是青中泛紫的紫红色釉,业称“窑变釉”。窑变釉,因为其釉中含有微量的氧化铜以及其它着色金属氧化物,因此烧成后釉色变化丰富,色彩绚烂,别具神韵,一经问世便走红于市,成为当时知名的瓷器品牌,并跻身于宋代名窑之列。

如此与众不同的窑变釉,宋人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呢?

神奇的窑变釉

传说北宋初年,河南禹州神垕(音同“后”)镇有一对父子开设了一座小窑场,父子俩以烧制民用青釉瓷器为生。这一天,一窑新瓷烧成后,儿子打开窑门准备出货。不曾想,在一窑青瓷器中,他竟然看到了一件色泽艳丽、灿若晚霞的花盆亭亭玉立于众青瓷中。他连忙叫来了父亲,老父亲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什么情况?窑神光临本寒窑了!

于是,父子俩烧香磕头拜求窑神再次光临,以让他们能再次烧出如此美妙的瓷器。然鹅,窑炉却再也没能重现那只花盆的盛景。

之后,父子俩苦思冥想,百思而不得其解。

父子俩天天围着瓷窑转,一心想破解“窑变”之谜。

终于,这一天,老父亲在瓷窑的一处角落里发现了一些细碎的金属屑。儿子回忆说可能是前阵子一个修补铁锅铜盆的工匠洒落的。父亲收拾起这些碎屑并把它们掺和进釉料中……当窑门被打开时,父子俩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奇迹出现了!成功了!对,那个玫瑰紫的花盆色又重现了……

就这样,因为一次偶然,神垕镇父子烧制出了前无古人的玫瑰紫窑变釉瓷器。又因为老父亲坚持不懈地探索,终于找出了窑变釉的原因所在。之后,各窑场纷纷效仿,经过众瓷人的不断探索与实践,窑变釉瓷终于成为了钧窑的代表作,并将钧窑瓷一举推进了宋代名窑之列。

窑变原理

关于钧瓷窑变釉发明的传说,因年代久远现已无考。但据研究人员以现代分析仪器对钧瓷进行检测分析得知,其釉料中所含有的氧化铜、铁、钴、锰等呈色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各金属元素所呈现出的不同色彩,使釉面出现了红、蓝、青、紫交相辉映、斑驳瑰丽的色彩效果,充满了神奇魅力。

其中,窑变层面说,是因为铜氧化物在窑炉还原气氛下能够呈现出铜红色彩,而铁在还原气氛下则呈现出青色;红色与青色在釉色中同时发色便形成了玫瑰紫、青蓝紫等复杂多变的色彩。

而更进一步从分子层面说,窑变釉梦幻般的色彩,是因为钧釉在高温烧制后又经冷却降温的过程中,在分子层面形成了一些悬浮的圆球状小颗粒,由于这些小颗粒的漫射和折射作用,使釉面呈现出乳光效果。

钧瓷的魅力在于其变幻莫测的窑变。

所谓窑变,指的是钧瓷瓷坯在经入窑烧制后,其成品瓷所呈现出的完全不可预知的色彩效果。这正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窑无二(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钧瓷)”的魅力所在。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公众号、搜狐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谢谢!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