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她15岁靠小脚嫁入富户,坚决不让子孙洗脚,现105岁只给丈夫见过
初中课本《孔雀东南飞》中曾经描写刘兰芝“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对小脚的喜爱。《香莲品藻》中记录“丑妇幸足小邀旁人誉”,指的是一个长相丑陋的人因为一双三寸金莲而被人称赞,而扬州一直有出美女的美誉,其实也是因为当地女子的三寸金莲都缠得好。
据考究,缠足的风气产生于北宋,而在南宋时兴起,而到了元明清时期,各阶层的女子都会缠足。缠足主要有几个原因,除了文人时常写诗写词来赞扬纤弱的双脚外,还有社会因素。
首先是统治者对缠足的推动,根据记载,宋朝上层社会最早开始缠足,《宋史》提到了“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由此可见皇宫中缠足已经成为了普遍的风气,宋朝荣福帝姬曾经因为没有缠脚还被人怀疑不是公主。而缠足也能将女子束之于闺阁,有利于达到男子对女子三从四德的要求,同时因为女子几乎不出门,也达到他们对女子保持贞操的诉求。
除此之外,由于脚比较小,女子的全身重量都会集中于踵部,每次走路都会牵动腰髋部,因而会改变女子的盆骨,有利于性与生育。事实上,缠足风气是封建社会对男尊女卑理念的尊崇。
清朝入关后,不认同缠足的风气,曾经几次下令禁止,但是由于这一风气有利于统治,后续统治者也没明令禁止了。晚清时期康有为等人意识到缠足的危害,多次建议废除缠足,但是人们的想法已经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
1912年后,孙中山下令禁止缠足,缠足风气也慢慢地废止了,有人不愿意也会有官兵去查看统计。等到1949年后,妇女才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刘娘是民国时期最后一批裹脚的女人,她的裹脚生涯开始于5岁,而这双畸形的脚陪伴了她一生。
如前文所言,民国大部分人都没有先进的意识,在畸形的审美下,很多人认为刘娘的脚符合传统观念中的“三寸金莲”,因而大户人家都会到她家提亲。十五岁时刘娘顺利进入黄家,从而过上了衣食住行都有人照顾的生活。她也同旧式女子一样,几乎不出门,走过的最远距离就是从家中去裁缝店。
而她一生中几乎没怎么洗过脚,也从不肯让儿孙帮她洗脚。这是因为这双脚虽然符合当时的审美,但是拥有这样一双脚的人会饱受痛苦。平时洗脚的时候,刘娘会将房门关得紧紧的,而洗脚的工程很复杂,首先准备一盆热水、一把剪刀、一块干布和裹布、一碗矾粉和香粉以及一块轻石。
随后刘娘会坐在椅子上褪去裤脚上的装饰和鞋子,然后将裹脚布一层层撕下来,由于裹布完全黏在脚上了,她在做最后一步时总是慢吞吞的。而因为布上有粘性,她只能慢慢地掰开扭曲的脚趾,仔细地清洗。香粉主要是扑在脚上,以此来增加香味,而白矾粉主要是放在鞋子里,防止生菌。
虽然这双脚畸形的很,也几乎没被洗过,但是刘娘的丈夫却十分喜欢,总是不由自主地将它拿在手上把玩,而她这双脚也只有丈夫见过。105岁时,刘娘离开了人世,中国还缠着足的人也几乎没有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