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学教授建议删除朱自清的《背影》,并列出三点原因,有理吗?
《论语》(孔子)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可谓孝矣。古代以孝廉治国,孝道文化传承已久,其中歌颂母爱的诗词众多,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更千古流传。
父爱如山,人们了解的父爱太少,每个人最熟悉的应该就是父亲粗糙、满是老茧的双手和厚实的背影,不仅是我们,民国学者朱自清也是一样,他用最朴素的话,最平凡的经历,描写出了一个伟大的父亲。
朱自清,出生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虽然从小生活无忧,也介绍了良好的教育,但是朱自清跟父亲的关系并不特别好,父亲不善言辞,母亲周氏是封建旧社会女子,虽然思想保守,但为人还算不错。
1917年,对朱家来说是一个祸不单行的日子,祖母离世,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家中的光景一日不如一日,父亲四处借钱,又典卖了一些东西才将丧事办完,当时朱自清要回北京,父亲也要去南京,父亲就送朱自清去车站。
一路上父亲一直都在照顾他,送他上车,用紫色大衣铺好座位,又嘱托茶房照应朱自清,下车之后,父亲又去买了几个橘子,父亲的背影也是深深的留在了朱自清的记忆中。朱自清的这篇《背影》也是被选入了中学教材,朱自清让更多人的看到了父亲无声的爱。
然而北外大学教授丁启阵却建议中学课文删除朱自清的《背影》,他还一一举例了三点原因,你觉得有理吗?
其一:父亲的形象问题
丁启阵引用了朱自清《背影》中买橘子一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丁启阵认为父亲的给人的形象应该的高大的,而朱自清描写的父亲却是一个胖子,穿着深青布棉袍,跌跌撞撞的爬上月台,这种不雅会给读者造成一种父爱深沉的感觉。
当然丁启阵在网络上公开建议删除《背影》也是引起了很大的热议,有人反驳丁启阵的这个观点,网友认为,正因为这种“不雅”,才让人觉得真实,父亲的背影理当是高大的,这当然没错,但是这种伟岸和高大,应该是心中。
其二:有无病呻吟之嫌
丁启阵第一个观点被反驳之后,他又提出了第二点,朱自清的父亲,白手起家,做了很多的大事,他很少会顾及家里人,家道逐渐中落时,家庭一点点琐事,就会触怒他,而父亲一系列的关怀的举动,有些太“假”了。
其三: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
父亲去买橘子需要穿过铁道,父亲因此要攀爬月台,穿越铁道严重违反了交通规则,这种行为不可取,父亲的行为不仅会造成人身危险,还会妨碍公共秩序,青少年的心智还处于萌芽期间,翻越月台容易造成诱导青少年,所以丁启阵教授认为必须删除朱自清的《背影》。
他的提议引发了诸多争议,评论几乎是一边倒,并没有人赞同他的说法,还有人一一反驳他的观点,要知道民国时期,火车很少,月台也不高,当年或许并没有禁止攀爬,也就没有交通规则一说。
至于肥胖的“父爱背影”只属于朱自清一个人,他只是在记述他的父亲,他自己也不知道这篇文章会不会选入教材,况且这篇文章还当选教材“感动中国”,这些恐怕都是丁教授始料未及的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