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人喜欢听的“黄梅戏”,到底发源于哪里?为什么至今仍争论不休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随着一折《天仙配》唱红大江南北,相信每个上了年纪的朋友都能随口哼出一句“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上世纪六十年代,黄梅戏火爆全国,听家里的老人说,当时村子里不论是“北京牌”黑白电视还是大头收音机,放出来的都是黄梅戏。
当时的黄梅戏的热度有多高?
可以说,这种戏剧文化在当时堪称最流行的“IP”,连行走在新时代媒体前沿的港台及东南亚地区,都曾将这种艺术形式翻拍成影视作品。
黄梅戏风靡全国之后,自然引来一众爱好者探讨黄梅戏的起源问题。
在网络上检索,页面上的说法如出一辙,称:黄梅戏源于湖北省黄梅县。这种说法的由来,大抵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汤金城先生在《黄梅戏艺术》这一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汤金城先生指出:黄梅戏出自黄梅县,所以,就将二者画了等号。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随着一折《天仙配》唱红大江南北,相信每个上了年纪的朋友都能随口哼出一句“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上世纪六十年代,黄梅戏火爆全国,听家里的老人说,当时村子里不论是“北京牌”黑白电视还是大头收音机,放出来的都是黄梅戏。
当时的黄梅戏的热度有多高?
可以说,这种戏剧文化在当时堪称最流行的“IP”,连行走在新时代媒体前沿的港台及东南亚地区,都曾将这种艺术形式翻拍成影视作品。
黄梅戏风靡全国之后,自然引来一众爱好者探讨黄梅戏的起源问题。
在网络上检索,页面上的说法如出一辙,称:黄梅戏源于湖北省黄梅县。这种说法的由来,大抵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汤金城先生在《黄梅戏艺术》这一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汤金城先生指出:黄梅戏出自黄梅县,所以,就将二者画了等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