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年磨一剑,抽刃向同胞:袁世凯铸就的清末利剑,只用来镇压同胞
1899年3月28日,袁世凯所部武卫右军万余人,浩浩荡荡前往山东德州“弹压匪类,保护教民”。
而此时,德国军队刚刚占领日照县城,“焚烧民房、轰毙人命”,死人无算。
当年5月9日,袁世凯和义和团朱红灯部相遇。以“药水”、“符咒”、“拳法”武装起来的乌合之众,绝非是近代化武器装配下的武卫右军的一合之敌。
自袁世凯小站练兵,已有约莫十年之久。
鲁迅先生有言:“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清政府在巨大赔款压力下,咬紧牙关,紧罗密布的张罗起如此一支劲旅,而这支军队的首次实战,面对的却是自己的同胞。
正所谓十年磨一剑,抽刀向同胞,大抵如此。
1879年,20岁袁世凯再度参加乡试,再度落榜,他愤然将过往诗文付之一炬,留下一句豪言:“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
于是这个少年弃笔从戎,在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朝鲜12年,这个原先的少年成为一个圆润机变的官僚,在各个国家间时而虚与委蛇、时而刚利血性。李鸿章对其评价:“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
1894年,日军挑起战衅,袁世凯八天之内连发六个电报,只求速速调回国内。此后“改装易服”,乘着美国人的船溜回了国内。
大抵,这般官僚是在封建体制下,炼出的精锐。
此乃清帝利剑,亟待真正的出鞘。
甲午战后,四处投机的袁世凯通过各种“作秀”,赢得了“知兵的美名”。而后通过“奔走权门、投靠依附”的手段,被保举编练新兵。
1895年12月8日,袁世凯奔赴天津小站。这个小镇成为了北洋军阀的胎动之地,袁世凯的徒子徒孙依靠同样的方法趋炎附势,走上了类似的人生轨迹。
自袁世凯所部前往山东后,袁世凯加紧了在乱世中扩充自己的实力。彼时,他训练了山东的旧军,吸纳了一部分江南自强军,总数2万余人。这支部队 军容整肃、纪律严明,无愧于清帝国的一把利剑。
军队的职责应当是保家卫国、守土护民。但清朝这个封建的国家培养出来的封建的军队,其本质自然是为封建服务。这样的军队性质在在义和团事件爆发后昭然若揭。
袁世凯曾在给徐世昌的信件中写道:“此来将士均甚高兴,志在一打,如有了事,必挫锐气。德人兵力有限,应不致谋我后路,伊必专力谋山东,各守瓜分之说。”
然而,“现实感”让袁世凯背叛自己的同胞,让他教导给新军的那句“忠君爱民”成了笑话。在屠杀同胞的“功绩”之上,袁世凯获得了清朝官方和列强的一致认可,从而扶摇直上,最后权倾朝野,登上了掌控中国的宝座。
1910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
彼时,清朝海军副司令萨镇冰被命令将炮舰陈列于长江。
看见同胞互相厮杀,萨镇冰实属不忍,遂将所有的大炮蒙上了炮衣。
他兑现了他儿时的诺言。当镇压过太平军的马尾船政学堂洋教员日意格,吹嘘那血与火的场面之时,年不过十岁的萨镇冰淡淡地说:
“他们是我的同胞,是一群缺衣少食的穷汉……杀自己的同胞是军人的耻辱;枪口对外,杀侵门踏户的外国强盗才是荣耀。”
这位甲午战争的败军之将、苟活之人,活到93岁未曾赢过一场,却两度目睹中国海军的全军覆没。他历任清朝海军司令、民国海军总长、新中国政协委员,一生刚正不阿,也从未将炮口,对准自己的同胞。
然而,以袁世凯代表的北洋军阀,对革命者和平民毫不留情,在汉口酿成了巨大惨剧:
从1911年10月31日开始,冯国璋所部派出纵火队,在繁华的汉口掳掠、纵火!生民死亡无算、财产损失无算,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汉口四分之一的城区成一片废墟,几如人间地狱,酿成了中外共同谴责的巨大惨剧!
1913年人们发现,汉口城区人口减少了三十多万!直到1910年代末,汉口城才勉强恢复原样。
而冯国璋竟被封为二等男爵,又一次通过屠杀同胞荣登军功,他说这是军人的荣耀,我说这是军人的耻辱。而更为耻辱和尴尬的历史事实是:
袁世凯秣马厉兵十余载造就的清末利剑,在列强纷纷瓜分中国的情况下,出鞘两次。全部精准的砍向自己的同胞!
如今,“义和团”一词已经在网上污名化,成了扣在爱国青年头上的另外一顶帽子。
而革命者,也被许多新保守主义者,认定为激进主义之流,断言辛亥革命并不是最好的结果。
我相信这样的言论并非所谓的“翻案”,只不过是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此中当然有许多可以思索的结论。
但一些未经客观思维训练,总归会被诱导。
人们解构军阀,相信写出几首打油诗的张宗昌总应该是个可爱之人,却忘了他对山东的极尽压榨、无尽盘削。
人们相信旗袍和军阀装是那个时代的象征,在各种视频平台上没文化的俊男靓女争相模仿,却忘了基层小民的极度悲惨痛苦,忘了浮华时代另一面日日发生的惨剧。
为袁世凯翻案,这实际上并非“无良自媒体”引起的风气。80年代后知识界“反着来”的思潮此起彼伏。对于袁世凯问题,学者专家俗于潮流,提出了一系列翻案式的观点。然则时过境迁,我们反思此道,却更是另外一种偏颇。
袁世凯及其一众党羽,只不过是一批纯正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既未能站在民族的大义上,亦从未站在任何一方、任何一派的势力上。
他们作出的贡献是真的,但那只是利己主义者在时代潮流中顺势而为,求得利益罢了。
他们自始至终忠诚的对象,只有他们自己。
更何谈忠于人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