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匈奴人抓到汉人俘虏后,为什么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
匈奴“优待”汉朝俘虏其实是有套路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将这些俘虏收编进自己的军营,为自己所用。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通过优待这些俘虏,可以给其他汉朝兵将传递一个信号,让更多的汉人可以投降匈奴。
匈奴人的“套路”
电视剧《天道》有这么一段,HIFI界大佬林雨峰去找大哥周剑华,他们之间的对话非常经典。当时林雨峰想除掉对手丁元英,大哥劝阻他说:
“除掉对手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如果除掉对手是给自己掘了一坟,那么杀这个人的意义又在哪儿呢?”
大哥的这个观点用在战争上也是合适的,匈奴与汉朝之间的战争是如何引起的?主要是匈奴为了扩张领土,占领肥沃发达的中原地区,不断侵犯汉朝边境,这样才导致战争的爆发。
但是匈奴与汉朝打仗不是为了要杀汉人,而是侵略,从领土、文化、资源、技术等领域对汉朝进行侵略。所以匈奴人俘虏了汉人并不会马上杀害,都会先进行“招安”,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甚至是从边境抢来的平民百姓,匈奴都希望这些汉人能够归顺他们,补充他们的“生产力”和“战斗力”。
据《汉书》记载,公元前181年,“
匈奴寇狄道,略2千人”,公元前127年,匈奴“
虏渔阳二千余人,畜产不可胜数,缘边虚耗”。
匈奴从边境抢去的汉人,他们会被迫为匈奴效力。这些人中不乏有技术人才,比如工匠和手工业生产者,汉朝之前的匈奴在农业、手工业、建筑行业的技术都比中原落后。大量的汉人进入匈奴后,他们各个领域都开始快速发展。
如今在匈奴的故城遗址都相继出去了不少农业工具,有犁、锄、镰等,这些工具让匈奴的农耕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也为当时的战争提供了稳定的粮食供给。据《汉书·西域传》记载:
“匈奴怨诸国共击车师,遣左右大将各万余骑屯田右地,欲以侵迫乌孙西域。”
这里的屯田就是匈奴从汉人这里学到的技术。屯田就是在战争时期,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进行垦种荒地,用来保障战线上的粮食供应。普通百姓能够为匈奴的社会生产力带来创新和提高,那些战争中俘虏的兵将作用就更大了!
匈奴优待俘虏的原因
投降匈奴的汉将有不少,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有李陵、李广利、赵信、卫律等等。我们最熟悉的李陵,投降匈奴后,匈奴单于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可以看出,匈奴在李陵身上也是下了血本。
李陵投降后,为匈奴做的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劝降苏武,这也是匈奴优待俘虏的一个重要原因,希望降将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的降将。
赵信投降匈奴后,更是在战争策略上对匈奴军队进行指导。比如著名的漠北之战,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兵深入漠北,准备打击匈奴主力。当时赵信向伊稚斜单于献计,让匈奴兵提前做好准备。后来这场战役虽然是汉军取胜,但也伤亡惨重,无气大伤!
匈奴招降的汉朝兵将也为他们带来了建设军事要塞的技术。因为匈奴人是游牧民族,他们基本上没有固定的住处,更不会去修建城郭。但是西汉时期,匈奴就开始有了城郭,比如漠北的赵信城、范夫人城,还有西域的郅支城等等,这些城郭的风格都具有汉朝建筑的特点,很明显,这些都是投降的汉人为匈奴提供的技术。
结语
匈奴人与汉人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争战不休,期间也有过停火歇息,也有过通商通婚。不管是战争期间互相招降战俘的行为,还是停战期间进行各领域的互通行为,实际上都是两个民族之间进行融合的一个过程。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