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东北历史(111):舒兰为什么是二人转的故乡?

原标题:东北历史(111):舒兰为什么是二人转的故乡?

提到二人转,人们会想到赵本山,还有《乡村爱情》。

但是,舒兰市却说自己是二人转的故乡?

这是为什么呢?

二人转

二人转的历史,其实不长,是两种艺术的结合体。

第一种艺术是河北的莲花落。

莲花落的历史较长,从清朝末年开始广为流传。这是一种说唱兼有的传统曲艺艺术,表演者多为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

清末,河北等多地还出现了专门从事唱戏文的叙事性“莲花落”的职业盲艺人,演唱民间故事。后来,民间艺人对莲花落进行了改良,吸收了民间小调,采茶戏音乐,唱腔婉转、流畅,善于叙事,宜于抒情,且用方言说唱,加之拍击胸、肚、臂、腿,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引人入胜,特别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这种艺术原本在河北等地盛行,但是一次大移民行动,让莲花落碰到了另外一种艺术。

大移民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居民苦不堪言。

所以,中国掀起了移民高潮,黄河下游的百姓,闯入东北,数量规模历史最高。

就这样,移民潮将莲花落带到了大东北。

大东北本地还有一种艺术,就是今天还流行的大秧歌。大秧歌是一项古老的传统娱乐活动,来源于生产劳动之中。

大秧歌注重跳,莲花落注重说唱。

所以,当两种艺术形式粘合到一起的时候,就形成既说又跳的方式。

因为人员多为两人,后来人们就称呼这种艺术是二人转。

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二人转

正式将东北大秧歌和莲花落结合在一起的是民间艺人张相臣和师傅赵富。

根据资料记载,在清末民初年间,艺人张相臣和他师傅赵富,带领徐珠等6人来到舒兰县大北岔(今二道乡大北村)唱莲花落,结合了东北大秧歌。这种创新,应该说是既迎合东北土著居民的口味,也迎合了移民东北人的口味。

最开始,人们叫这种艺术是“双玩艺儿”,后来改称为二人转。

1919年,大北岔闹枝沟的李青山,拜张相臣为师。后来,溪河乡敖花屯的李庆云等自行搭班演戏,进行二人转表演。在吉林省内活动最早,继承和发展了东北地方的曲艺特点,舒兰人民把“二人转”称为“自己个儿的戏”,所以吉林省称舒兰是“二人转”的故乡。

不过,如今已经很少人知道舒兰市是二人转故乡,期待一位名爵的出现,让舒兰重拾这个美誉。【作者:每日汉字】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