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国时期,张郃对敌经验丰富,却屡屡栽在队友手里

原标题:三国时期,张郃对敌经验丰富,却屡屡栽在队友手里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社稷动荡。那时候,有兵马钱粮的人可以盘踞一方,名正言顺、出身汉室宗亲的刘皇叔可以顺理成章地召集士兵,有能力却没有出身也没钱的,往往成了前者的手下。袁绍是三国早期的一大势力,他出身很高,手下不乏良兵猛将,在这些人里面,有四个最厉害,分别是文丑、颜良、张郃、高览,世人称其为“河北四庭柱”。后来,袁绍被曹操打败。曹操手下也有很多优秀将领,其中有五人,被称为五子良将,这五个人里,居然有一个和“河北四庭柱”重复了,这个人就是张郃。

张郃本来是袁绍手下受器重的大将,怎么就到了曹操阵营?原来,张郃本是河北人,袁绍统一河北时期,张郃归顺袁绍。后来,曹操势力渐渐壮大,袁绍曹操二者势必一战。此战就是著名的官渡战役,在此期间,张郃曾经献计于袁绍,让他带领援军去救淳于琼,然而有一个谋士却说,应该攻打曹操大营,袁绍权衡之下,决定听从谋士所言。袁绍带着大军攻打曹操大营,结果战败,先前献计的谋士诬告张郃,说他对此不满,还说袁绍坏话。张郃没有办法,只好投降曹操。

曹操大喜过望,说张郃归顺自己“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亲自去迎接张郃。这句话既是夸赞了张郃,其实也顺带夸了自己,曹操对自己很自信,认为自己就像是当年的殷、汉一般,是众望所归。在这之后,爱才的曹操重用张郃,给他军队,张郃也很有能力,先是攻打邺城,再是攻打袁谭、柳城、管承,胜马超、破张鲁……一路走来,战功赫赫,终于位居五子良将之一。看来,有能力的人无论到了哪里,都不会被埋没,总有出头之日。

后来,曹操去世,魏明帝依然倚重张郃。令他与司马懿攻打诸葛亮。诸葛亮善于谋略是天下皆知的事,任何人对上他都不敢轻视大意。然而,在史书记载中,张郃却是死于诸葛亮的埋伏。张郃和诸葛亮交战时,已经是一个战场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将军,他不像年轻将领那样气血方刚,容易冲动。事实上,张郃一直以来都擅长根据地形合理作战,善于安营布阵,精通兵法,富于计策。这样一个人,本身就很会埋伏,又怎么会在诸葛亮退兵时、这种显然有所防备的情况下贸然追击呢?

原来,张郃之死和司马懿脱不了关系。攻打诸葛亮时,司马懿身为主帅,他要求张郃带兵追击,张郃只好受命前往,然后就中了埋伏。司马懿老奸巨猾,怎么会看不出诸葛亮必有埋伏?但是因为张郃当时很得魏明帝倚重,威胁到了司马懿的权臣地位,所以,司马懿就借刀杀人,让诸葛亮替自己除去张郃这个心腹大患。可惜张郃虽然能征善战,熟悉兵法,但却只会御敌,不善于对付身边别有用心的同僚。当初还在袁绍那里时,就是因为谋士郭图陷害他,他才不得不归降曹操,不想到了晚年,他又被己方陷害,丢了性命。

笔者认为,三国将领中,张郃对敌经验丰富,却屡屡栽在了队友手里,实在委屈。张郃善于作战,个人能力突出,但是不善于处理纷杂的人际利害关系。在袁绍那里时,他就被郭图陷害,到了曹操这里,因为曹操爱才,给了他充分的发展空间,但是曹操死后,上面权力阶层的成分发生变化,这种时候,往往会洗清前人势力,换一批掌权者。张郃大可以在此时低调行事,甚至告老还乡,而不是继续留在权力漩涡,被司马懿这样的人算计。这也告诉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是一个警世恒言。有时候害死我们的不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对手,而恰恰是朝夕相伴的队友。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