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美白对虾病毒性白斑与细菌性白斑有什么区别?
南美白对虾病毒性白斑与细菌性白斑有什么区别?
一、症状特点
1.共同点:海水养殖池发病率多于淡水养殖池;皆侵袭3厘米以上的南美白对虾;皆伴有红须或红尾或肠炎或肝脏变等—种或多种综合症。
2.不同点:
(1)细菌性白斑:目测:将病虾头胸甲剥离后对着光线看甲壳完好,单侧显像,没有穿透,单面感染造成。
镜检放大100或160倍:
1、病虾头胸甲壳有点状不明显小洞,一个视野可见3个以上,此为初发阶段,病虾头胸甲不易剥离,此时对南美白对虾没有造成伤害。
2、病虾甲壳上有点状小洞,洞中间已有一黑点坏死组织,一个视野可见5个以上,头胸甲易剥离,此类南美白对虾已出现摄食减少、游塘或其他不适症状。
(2)病毒性白斑:
目测:将病虾甲壳剥离后对着光线观察可见边缘不规则大小白点,甲壳双面病变。镜检放大100或160倍:有的病虾甲壳上有点状白斑,或连片、层叠,白斑有2层、3层和4层之分,形状如同不规则的大小鱼鳞重叠,中间一层小而深的多为发病初期,病虾头胸甲易剥离,病虾已出现零星死亡。有的病虾甲壳上呈多层礼花对外喷射状,严重的已接近穿透甲壳,此类病虾已出现批量死亡。无论轻重病毒性白斑都伴有细菌性白斑症状,但是病毒性白斑病灶很少与细菌性白斑病菌灶重叠。
二、病因分析
南美白对虾投饵次数多、投饵最大,排泄量也大,易污染水体;再加上残饵等发酵易造成池水水质、底质变坏,病菌大量滋生。南美白对虾在底质和水质恶化的水休内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因此大量病菌侵袭虾体。虾的甲壳上先受细菌侵袭变成点状白斑,此时若没有采取措施点会逐渐变大,白斑中间出现点状黑色死亡组织。如果仍不采取有效措施,虾休受侵害免疫力和抵抗力急骤下降,其他综合症状出现,细菌、病毒大量侵入虾体形成病毒性白斑综合症而造成病虾批量死亡。
对虾白斑病分为细菌性白斑病、病毒性白斑病。
细菌性白斑:弧菌、气假单胞菌。发病后相对可控,易治疗。
病毒性白斑:白斑病毒综合症病毒。在病毒感染初期(未开花)未扩散前有治疗价值,发病出现死虾没有有效治疗药物,无法治疗。
病毒性白斑病特点
1、病毒传入:虾苗携带病毒,进入含病毒的水,鸟类粪便病毒,浮游动物带毒。
2、温度:17-18℃是病毒感染对虾后发病死亡的最低温度,低于这个温度,对虾即使感染病毒,也不会导致发病死亡。
3、白斑病受病原体、环境条件、营养条件因素的制约。特別是长期阴雨天之后,浮游植物大批死亡,池水变清;浮游动物如轮虫等大批滋生;水质、底质严重污染;精养池因故障而终止增氧;对虾因营养、环境导致的免疫力低下;对虾易发生此病。以上引发白斑综合症的本质都是水中溶解氧下降。
4、病虾从出现症状到大量死亡只有3到5天的时间,最多7天整池子的虾全部死亡。发病后及时处理、出售,白斑病毒对人类无害,可正常食用。
三、防治对策
1.预防措施:①定时定点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及时清除残饵以免污染水质。②定期检测池水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如果pH值低可用生石灰调高,如果pH值超高可用乳乳酸降低pH值。③定期向虾池内泼洒聚维酮碘、稳多多、芽芽乐等消毒剂和生物制剂。④定期向虾饲料内添加营养性添加剂如赛有渔液肽美,独立清,稳立克等抗病毒产品,增强南美白对虾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
2.治疗方法:由于白斑病多见有红须或红尾或肠炎或肝脏变异等综合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进行综合治疗,采取外消内服同时进行效果很好。
(1)细菌性白斑:外用:换去部分池水后全池泼聚维酮碘杀菌消毒,连用2天,可配合侠肝义胆泼洒。消毒剂用后隔3天再通过改底、解毒和培菌培藻等措施调整水质。
内服:停喂一顿后连续拌喂君无影+侠肝义胆+倍倍嘉。
(2)病毒性白斑:由于病毒性白斑已造成病虾死亡,要先捞取死虾深埋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果池塘是独立水系可以放去部分池水加入新水;海水养殖池尽最大努力添加淡水,但每天不能超过20厘米。若不是独立水系尽量不排放池水以免感染别的虾池。需要水时可以加10厘米左右。
外用:换去部分池水后全池泼聚维酮碘杀菌消毒,连用2天。消毒剂用后隔2-3天再通过改底、解毒和培菌培藻等措施调整水质。
内服:拌喂金肝利胆+稳立克+赛有渔液肽美,连喂5天,喂前停喂2顿,严重的虾塘再内服五天。
病毒性白斑病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治疗,一旦发病基本在一周内就排塘,只能加强预防,定期消毒,拌喂赛有渔壮虾宝、赛有渔液肽美、侠肝义胆等产品增强体质,适时对水体消毒,加强改底增氧,维护良好水体环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