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的前世今生之一|贝丘伴邕江 螺香飘万年—探访南宁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

原标题:南宁的前世今生之一|贝丘伴邕江 螺香飘万年—探访南宁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

南宁旅游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微信

关注

曾有网友在微信上撰文描述南宁市中山路美食杰出代表之一的“炒螺蛳”时,专门从《全唐诗》中翻找出唐代诗人以“嘬螺”充当下酒菜的名句,认为古人食用螺蛳的历史至少有一千五六百年;还有的网友继续往前追溯,称西汉杂家文集《淮南子》所记“古者民……食蠃蛖之肉”中的蠃蛖即螺蛳或蚌类,由此可知“嘬螺”在公元前100多年就已得到广大食客认可。其实,不必费神翻查古籍,大家到邕江沿岸的贝丘遗址走一走、看一看,就会惊觉: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在距今10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以螺蛳等贝类动物为食,饱尝水产美味了。

1

傍水而生 蕴古藏珍

贝丘遗址,蕴古藏珍,蔚为大观。贝丘遗址是指远古先民捕捞各种水生贝类动物,剔食其肉之后,将其外壳遗弃并堆放一处,久而久之形成大小不一的贝壳堆积物。在这些堆积物中又夹杂着古代人类使用过的石器、蚌器、陶器、骨器等生产生活工具。按照潘其旭、覃乃昌主编的《壮族百科辞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第一版)对贝丘遗址的分类,依照其地理位置,可分为洞穴贝丘、河旁台地贝丘和海滨贝丘三种类型。在邕江流域发现的顶蛳山遗址、灰窑田遗址、豹子头遗址、石船头遗址等,均属河旁台地贝丘。邕江正是因为拥有数量众多的贝丘遗址而被誉为南宁古文明的源头、南宁的母亲河。

关于远古先民最早采捞螺蛳和蚌类为食的时间,张声震主编的《壮族通史》(民族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推断为旧石器时代末期,该书“壮族渊源”记载:“瓯骆故地上的原始先民们……轻易地采捞这些螺蚌,用火加热后剔食其肉,丢弃其外壳,因而出现了众多的贝壳遗存。水中的螺蚌,数量众多,机动性远比陆上的动物小得多,采捞它们比较简易。这样采捞水中的螺蚌,就成了瓯骆故地上原始先民们的主要经济生活之一。”

贝丘文化的繁荣期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南宁的豹子头贝丘遗址等即形成于这一时期。邕江流域温润多雨的气候、面积广阔的浅湾滩涂、生长繁盛的植物以及快速繁殖的水生动物,为先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这里的每一处贝丘,就是一个我们先民的“史前部落大家庭”,具备原始生活的诸多基本功能,简朴、粗放而充溢着人间温情。《壮族通史》记载:“贝丘文化……是先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开创的一种有效的生产生活方式……按照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自然分工,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各个贝丘遗址,应是一个母系氏族的聚落点。贝丘既是他们的垃圾堆,同时又是埋葬本氏族死者的墓地,其居住地也应在贝丘旁侧,各氏族成员平时在一起劳动生活,死后一同埋葬在本氏族的墓地里,从而形成了别具地方特色的贝丘文化。”

南宁旅游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微信

关注

曾有网友在微信上撰文描述南宁市中山路美食杰出代表之一的“炒螺蛳”时,专门从《全唐诗》中翻找出唐代诗人以“嘬螺”充当下酒菜的名句,认为古人食用螺蛳的历史至少有一千五六百年;还有的网友继续往前追溯,称西汉杂家文集《淮南子》所记“古者民……食蠃蛖之肉”中的蠃蛖即螺蛳或蚌类,由此可知“嘬螺”在公元前100多年就已得到广大食客认可。其实,不必费神翻查古籍,大家到邕江沿岸的贝丘遗址走一走、看一看,就会惊觉: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在距今10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以螺蛳等贝类动物为食,饱尝水产美味了。

1

傍水而生 蕴古藏珍

贝丘遗址,蕴古藏珍,蔚为大观。贝丘遗址是指远古先民捕捞各种水生贝类动物,剔食其肉之后,将其外壳遗弃并堆放一处,久而久之形成大小不一的贝壳堆积物。在这些堆积物中又夹杂着古代人类使用过的石器、蚌器、陶器、骨器等生产生活工具。按照潘其旭、覃乃昌主编的《壮族百科辞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第一版)对贝丘遗址的分类,依照其地理位置,可分为洞穴贝丘、河旁台地贝丘和海滨贝丘三种类型。在邕江流域发现的顶蛳山遗址、灰窑田遗址、豹子头遗址、石船头遗址等,均属河旁台地贝丘。邕江正是因为拥有数量众多的贝丘遗址而被誉为南宁古文明的源头、南宁的母亲河。

关于远古先民最早采捞螺蛳和蚌类为食的时间,张声震主编的《壮族通史》(民族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推断为旧石器时代末期,该书“壮族渊源”记载:“瓯骆故地上的原始先民们……轻易地采捞这些螺蚌,用火加热后剔食其肉,丢弃其外壳,因而出现了众多的贝壳遗存。水中的螺蚌,数量众多,机动性远比陆上的动物小得多,采捞它们比较简易。这样采捞水中的螺蚌,就成了瓯骆故地上原始先民们的主要经济生活之一。”

贝丘文化的繁荣期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南宁的豹子头贝丘遗址等即形成于这一时期。邕江流域温润多雨的气候、面积广阔的浅湾滩涂、生长繁盛的植物以及快速繁殖的水生动物,为先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这里的每一处贝丘,就是一个我们先民的“史前部落大家庭”,具备原始生活的诸多基本功能,简朴、粗放而充溢着人间温情。《壮族通史》记载:“贝丘文化……是先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开创的一种有效的生产生活方式……按照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自然分工,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各个贝丘遗址,应是一个母系氏族的聚落点。贝丘既是他们的垃圾堆,同时又是埋葬本氏族死者的墓地,其居住地也应在贝丘旁侧,各氏族成员平时在一起劳动生活,死后一同埋葬在本氏族的墓地里,从而形成了别具地方特色的贝丘文化。”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