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医学课堂︱树枝扎伤屁股,最终导致了如此严重的腹盆腔脓肿!
2020年国庆期间,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接诊了一位不同寻常的脓肿患者,其病灶位于腹膜后间隙,幸亏及时诊断并给与手术干预,目前患者已痊愈出院。该病例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值得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在得到患者允许的情况下,于近日整理该病例的相关诊治资料,并通过“孙锋医生”公众号,首先与大家一起分享!
(本文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
基本资料:男性,60岁。
1
主诉
患者因“肛门外伤后肛旁疼痛8天”于10月4日入院。
2
现病史
8天前患者不慎摔倒臀部着地,被地面树枝插入肛周皮肤导致肛门外伤,自述插入的树枝长度约2CM,后被其自行拔出。近2天患者出现肛门部疼痛间作,时有发热,体温波动在38~38.5°C之间,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肛周脓肿,予以输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发热症状消失,肛门部疼痛稍减轻,但仍然反复发作。今日开始出现左下腹部疼痛,遂至我院肛肠科就诊后收住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精神可,左下腹疼痛间作,肛旁肿痛明显,无胸闷心慌,自觉排便困难,2天日行1次,质地尚可,粪便中无粘液和脓血,小便正常,饮食可,睡眠可。
3
既往史
肝脏血吸虫病30年余,乙肝小三阳20年,具体口服药物不详,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其他慢性病史;否认“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史及重大外伤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4
入院体检
T:36.9°C,P:100次/分,R:18次/分,BP:103/71mmHg。
神志清,查体尚配合。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膨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心音和杂音。心率100次/分,律齐。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明显包块。肠鸣音6次/分,四肢脊柱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专科检查:截石位2点距肛缘5cm处可见一大小约1×1cm的溃口,局部红肿不显,压痛(+),未触及其他肿物。
5
有诊断意义的检查结果
(1)血分析:WBC16.87×10^9/L;NEU85.4%;HB142g/L;PLT255×10^9/L。
(2)超敏CRP:106.86mg/l。
(3)肝肾功能:ALT74U/L;K3.68mmol/L;Na132.4mmol/L;TBIL20.20umol/L;DBIL5.20umol/L。
(4)直肠MRI平扫:左侧臀部皮下、左侧腹股沟、肛管左侧及左侧盆腔脓肿,累及盆底和乙状结肠,如下图①、②、③↓↓↓。
图①↑↑↑:左图是原图,右图是标识图
图②↑↑↑: 左图是原图,右图是标识图
图③↑↑↑:左图是原图,右图是标识图
(5)由于术前直肠MRI提示脓肿向腹腔蔓延,故急查全腹部CT平扫:左中下腹及盆腔团块状混杂低密度影,考虑腹盆腔感染伴脓肿形成,肝脏多发囊肿;右肾囊肿;前列腺钙化灶;胸腰椎退变,如下视频 ①、 ②↓↓↓。
视频 ①↑↑↑
视频 ②↑↑↑
6
入院诊断和治疗
(1)入院诊断:腹盆腔脓肿
积极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急诊行手术治疗(主刀者:周在龙主任),在全麻下,术中病灶情况及处置措施如下。
术中探查情况:乙状结肠系膜与左结肠旁沟及后腹膜炎性粘连,左侧后腹膜处广泛隆起,按压有波动感。
(2)手术要点:
1、电刀分离乙状结肠系膜与左结肠旁沟粘连后,保留左侧后腹膜,在后腹膜隆起最明显处,作长约5cm的纵行切开,引出脓液200ml,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和腹腔,如下视频③↓↓↓。
视频 ③↑↑↑
2、从左下腹经腹膜外置入引流管到达左侧腹膜后间隙脓腔内,将引流管放置于脓腔最低点后,固定引流管,倒刺线剪断缝合后腹膜表面的脓腔切口。再次冲洗腹腔。右下腹再置入引流管1根于盆腔最低点,逐层关腹。
3、截石位2点处坐骨直肠窝作弧形切口,逐层切开至脓腔后,置入引流管1根固定。
(3)术后治疗: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是奇异变形杆菌,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流质饮食,术后3天拔出导尿管,术后定期复查盆腔MRI,如下视频④、⑤↓↓↓。根据影像结果和临床表现,于术后10天拔出腹腔2根引流管,术后15天拔出肛旁引流管。
视频 ④:术后第三天复查↑↑↑
视频 ⑤:出院前复查↑↑↑
7
诊治体会
腹膜后脓肿多继发于炎性疾病和外伤,少数与血源性感染和医源性因素有关。临床多见于附件脏器炎症蔓延或损伤穿孔所致,以结肠和肾脏多见。由于腹膜后间隙的解剖特点,其内多为疏松的结缔组织,无明显间隙,一旦感染难以自限,易于扩散至不同平面,且抵抗细菌能力较腹腔差,故病情一般危重。
本例患者自述因摔倒臀部着地,被地面树枝插入肛周皮肤约2CM,后被其自行拔出,故肛门部外伤导致坐骨直肠窝受伤,感染并成脓,继而穿透提肛肌,蔓延至盆底脏层筋膜与壁层筋膜之间的潜在间隙,继续向上蔓延至左侧Toldt’s 间隙,到达左侧腹膜后间隙。且由于腹部脓肿尚局限于左侧Toldt’s 间隙之中,尚未破溃污染腹腔,这也是该患者一直没有腹膜刺激征的原因。肛周脓肿大多起源于肛腺感染,一般高度不会超过耻骨直肠肌平面。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控制,文献报道0 ~7.5%的几率蔓延至提肛肌上间隙,但蔓延至腹膜后间隙,仅见于零星的个案报道。
因此,故该病例在临床尚属罕见,值得引起肛肠外科医师的重视!
腹膜后脓肿的处理原则是处理原发病和及时的引流。该例患者的原发病灶位于肛门部,故弧形切开坐骨直肠窝脓肿敞开引流,并对提肛肌上方盆侧壁脓腔进行置管引流。腹部左侧Toldt’s 间隙脓肿同样予以置管经腹膜外引流,并与来自下方的肛旁引流管会师与左盆侧壁。同时为了防止脓腔壁术后继续坏死脱落可能污染腹腔,于盆腔最低点也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从而达到三管齐下,充分引流的目的。
回顾这个病例的脓肿路径,可以发现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自上而下的路径正好相反,正好有助于提高结直肠外科医师对直肠周围膜解剖的认识。直肠固有筋膜与腹下神经前筋膜(骶前筋膜前叶)构成了直肠后间隙,也就是神圣平面(Holy plane),而其开口被腹膜覆盖,即Tri-junction(膜桥)。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打开这层膜桥后,就可以进入“天使发丝”结构的直肠后间隙进行分离了。腹下神经前筋膜向上延续为肾前筋膜,直肠固有筋膜向上延续为乙状结肠系膜背侧叶,乙状结肠系膜背侧叶和肾前筋膜之间就是 Toldt’s 间隙,也是此例患者腹部脓肿的聚集之地,输尿管和生殖血管均位于该平面之下,故在 Toldt’s 间隙进行分离是一个安全的层面,可以保证肠系膜完整的同时,避免相关重要结构的误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