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党史故事|无声的功勋⑰:夜奔
1940年6月27日深夜,这名身着旗袍、脚穿球鞋,在江苏泰州乡村小路上飞奔的女孩,名叫李欣,年仅20岁。
公开身份是驻扎在泰州的国民党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第二纵队中尉政训员。
而她此行的目的地,是新四军驻地——郭村。
一个国民党中尉,此时这身装扮,究竟为何要急于去往新四军驻地?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田埂上,李欣东抄西转了两三里路,蹚水过了七八条河汊后,被迎面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正当她不知所措时,附近突然响起了枪声,李欣当即钻进河边的芦苇,滑入了河水中,拼命向对岸游去。河水越来越深,很快就淹到了她的胸口,人也漂浮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李欣终于爬上了对岸,此刻,她浑身湿透,灌满水的球鞋又重又滑,她干脆把鞋扔了。
荒野里荆棘丛生,被刺破的双脚血流不止,钻心的疼,李欣已经顾不上了,拼尽全力地跑着。四个小时后,终于赶在28日凌晨之前,到达郭村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部。
见到司令员叶飞,李欣一下子瘫倒在地,已经累到说不出话的她,轻轻地从发鬏里拿出了一个“小三角”,在这张皱皱巴巴的纸上,画满了国民党的具体部署和攻击时间。
就在此刻,国民党十三个团的兵力,已将郭村围得水泄不通,天亮前就会发起总攻。
战斗即将打响,仅有一个团的挺进纵队却毫不知情,战士们都还在休息中。李欣带来的这个情报犹如暗室逢灯,叶飞迅速下达作战命令,集中所有战斗力量,进入防御阵地。
原来,李欣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共隐蔽战线的情报员。
抗日战争时期,苏北地区多种力量并存,形势错综复杂。
郭村是国民党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的防地,这支部队属于地方实力派,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简称“二李”部队。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来,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39年4月,李欣受中共苏北特委的指示,潜伏进“二李”部队。
1940年5月,叶飞等人领导的新四军挺进纵队来到郭村休整。李长江见了十分不安,多次要求对方撤离。时任江苏省主席的韩德勤,又以江苏省政府的名义,责令围剿新四军,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6月26日,新四军挺进纵队派人到泰州和李长江谈判,李长江提出:三日内必须让出郭村,并扣留了谈判代表。
狡诈的李长江随即又进行了秘密作战部署,将进攻郭村的时间提前了一天,集聚了两万多兵力。
由于这个秘密部署绕开了政训处,李欣并不知详情,她到营地探听消息时,发现部队已提前发饷,李欣敏感地意识到这是要开战了!
为了弄清进攻的确切时间,6月27日下午,她穿梭于几个纵队司令部,得知部队即将出城,一纵队开往宜陵,六纵队到塘头,四纵队到横塘铺,这俨然是要设下十面埋伏。
当得知28日拂晓就会发起进攻时,李欣心急如焚。按照规定,她应该联系自己的上线去传达,但此刻情况紧急,如果不及时将消息送出,新四军挺进纵队的一千将士被突袭,极有可能全军覆没,这更关系到苏北抗日的大局。
李欣毅然决定,亲自前往新四军驻地。
从泰州到郭村有十里路,步行大约一个小时,然而,此刻这条路已被国民党重兵把守。怎样才能尽快把消息传到郭村?
作为中尉的李欣,身边还配备了勤务兵,为了甩掉这个“尾巴”,她急中生智,借口乘凉,然后迅速赶到一个熟悉的裁缝家,脱下国民党军装,换上旗袍,将长发挽成了发鬏,谨慎地将一个折叠成“小三角”的纸张,埋进了发鬏里,随即从后门悄然而出。
由于要避开驻守官兵,李欣在深夜里绕了近四个小时,奔走了四十多里路才到达郭村。
李欣冒着生命危险,争分夺秒带来的情报,让新四军把握住了关键作战时机。
在郭村人民的帮助下,经过七个昼夜的浴血激战,最终以少胜多、以弱敌强,取得了重大胜利,这就是史称“东进序曲”的郭村保卫战。
当李长江得知,是李欣夜送情报后,当即发出了悬赏通辑令:捉住小李欣,剥她皮抽她筋。
不过,郭村保卫战后,这个小姑娘就留在了新四军中,从此改名为郑少仪。
开国上将叶飞,每每回忆起那场浴血之战总会感慨:她那时还是个小姑娘,只身深夜前来郭村送信,使我们赢得了好几个小时的宝贵时间,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激战之后,500位英雄长眠在了这里,大多数人都没有留下姓名,但经历过这场战斗的人都记得,有个勇于担当的20岁女孩,一个牢记使命的共产党员,是她在暗夜飞奔的身影,带来了一个蕴含生机的黎明。
更多新闻
- 这些“迷药”,无色无味!触目惊心!
编辑|许宝元
责任编辑: